东北网11月25日讯(记者 王亮 编辑 王艳)记者从25日在大庆召开的2017年首届黑龙江省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培训会获悉,今年是体系运行第一年,在全省设置的实验站,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区。以“公司+合作社”运营模式为主的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快速发展,为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虹旭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王欣岩正在做介绍。东北网记者 王亮 摄
为扎实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速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由黑龙江省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主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铃薯研究所承办的“首届黑龙江省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培训会”在大庆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170余名马铃薯新型经营主体的代表参加。

培训会现场。东北网记者 王亮 摄
25日上午,会议举行了开幕式仪式,进行了新型经营主体进院校活动签约仪式,并由专家做了《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马铃薯品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养分管理平台建设》演讲;下午,与会专家做了《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马铃薯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与认证》《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定位及存在问题分析》演讲。26日,与会专家将做《黑龙江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马铃薯大垄商品署高产栽培技术》等演讲。
在培训会间隙,记者注意到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交流,并留下联系方式。种粮大户纷纷与有加工能力的企业进行沟通和洽谈。虹旭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王欣岩告诉记者,他们是采取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公司加工马铃薯淀粉,加工的薯渣利用生物技术发酵成生物肥,再作用在合作社的土地里。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合作社给马铃薯加工企业提供原料,跟农户签订订单种植收购协议,通过测量马铃薯淀粉含量制定价格,按保护价进行收购,保证了农民的持续增收,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校园活动进行签约。东北网记者 王亮 摄
黑龙江省马铃薯体系首席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所长吕典秋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年体系是运行第一年,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产业服务。除了围绕马铃薯科技创新工作外,体系加大基础示范、推广、培训方面的工作。为达到示范和展示效果,体系在今年设置绥化、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克山4个实验站,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区。本次会议也是为明年工作做一个铺垫,并绕产业服务,围绕农民服务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