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自制私房美食受追捧 市民购买需谨慎
2017-12-15 12:25:24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高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15日讯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除了微信好友们发出的日常动态,自制私房美食也悄然加入了微信朋友圈的营销大军中。“自产自销”“纯天然”“零添加”等自制食品在朋友圈销售得十分火爆。但记者了解,这些自制食品的生产者并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有的甚至是自己在家制作的。

  自制美食风靡朋友圈

  “自家制作的纯绿色无添加的粘豆包出锅啦,亲爱的微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啊!”“新鲜健康的上好原材料,每一道工序都是亲手完成。纯手工自制卤鸡爪、自制腊肠接受预订中。”最近一段时间,记者在微信圈里看到不少类似的信息。微商声称亲自采购原料,不添加防腐剂,而且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做到特色制作。赵女士平常喜欢学习做各种美食,并且购买了很多“装备”。一开始她只是做一些特色食品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吃,口碑很不错。朋友们还建议她在微信圈里发照片,谁喜欢谁与她联系购买。没想到,这给她带来了商机,赵女士在工作之余,做起了自制蛋糕生意,有时一天能卖出10多个自制蛋糕。

  记者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卖私房美食的大多是女性,且大部分人都是从兴趣发展而来的。他们的顾客多是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相较于实体店或者淘宝网店,微信朋友圈的运营成本小。通过微信留言下订单,然后微信支付,同城送货或上门自取,操作很简单。

  食品安全难保障

  微信朋友圈自制食品虽火,但大多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有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经营资质。因此,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对于朋友圈这些既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全程也没有任何监管的食品,不少人对这种模式提出了质疑。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了一个蛋卷,吃的时候,觉得里面的草莓并不新鲜,奶油味道也有点怪怪的,随后两天开始腹泻。“卖家是朋友介绍的,碍于面子,而且花费又不是很多,我就没找卖家理论,只能吃个哑巴亏,给自己买个教训。”

  微信购买需谨慎

  据了解,对于利用网络在微信朋友圈销售自制食品的现象,目前食药监部门还没有具体政策,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微信美食作为新鲜事物,监管难度较大。由于没有营业执照,微信上的买卖双方都属于私下交易,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没法通过工商部门进行维权。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通过微信购买自制美食还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尽量在实体店或取得相关资质的店铺消费,以此保障自身权利。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