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18日讯 18日,哈尔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听取了哈尔滨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哈尔滨市将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推进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启动机场快线前期规划。同时,推进中华巴洛克三期、花园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打造城市靓丽地标。调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教育科研用地
报告指出,今年哈尔滨市对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由458平方公里调整至575平方公里。重点对北部哈尔滨新区城市用地规模、边界及部分用地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充分考虑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华南城等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的用地需求,将其主要发展用地纳入其中。此外,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适度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城市总体规划中市政公用设施、教育科研、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打造生态城市形成城市绿地网络系统
据悉,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服务保障民生,打造生态城市。今年,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住房基本建成8789套,分配保障性住房3805套。结合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新建中小学校8所。依托哈尔滨自然山水格局,规划形成城区外围“环状——契形——放射”的大生态体系和城区内部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推进中华巴洛克三期、花园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全面提升街区品质,增强街区核心承载及竞争力,使其成为哈尔滨未来独具特色的靓丽地标。
建十四条公路风景林构建城市输氧林、通风廊
下一步,将加强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建设,完善哈尔滨都市圈。以市区为中心,加快构建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哈尔滨主城区与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尚志市、巴彦县、宾县、肇东市、兰西县等卫星城市实现协同发展。
此外,开展城市“双修”,加强对“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开展园林绿地,推进三圈层生态防护林、十条水系岸线景观带、十四条公路风景林、七片森林式契形绿地建设。构建城市输氧林、通风廊。
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启动机场快线前期规划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报告提出,哈尔滨市加快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打造“内部联通外部通畅”、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形成地上地下连接、江南江北贯通、内外交通无缝对接的便捷高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推进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完善城市微循环交通规划,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完善二环高架体系,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规划推进轨道交通二期建设,启动机场快线前期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