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15日讯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都希望社区邻里和睦,互通有无,然而,坚硬的混凝土多年来使我们的社区居民楼上楼下不相识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激发社区活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让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服务和社区的温暖?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倡的社会治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佳木斯这个东北边陲的城市,要更好地实现城乡社区治理,需要我们进行突破性的探索实践,才能让佳木斯市社区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东北的一道风景。
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党工委通过一年的探索,建立了全省首家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解决了无社会组织服务的问题。建立的公益创投规范机制,一定程度解决了社会组织生存的问题,按居民需求为先、“买事不买人”、“从管到治”的新理念,打造了10个“三社联动”试点社区,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四个区的10个试点社区广泛开展了“三社联动”,以转变社区干部观念为先导,以公益创投为牵动,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为智力支撑,有力地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58个公益创投项目在10个试点社区落地,为社会组织通过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打开了一个通途。社工组织和社工队伍不断壮大,2016年报考社工人员达往年的5倍。“三社联动”已经成为百姓受益的民心工程,在改善贫困人群生活面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文明程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三社联动”的深入开展,原有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了有效突破,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然而,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升佳木斯市社区治理水平,深入开展“三社联动”这个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成为新的课题摆在民政人的面前。他们不等不靠,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真正让民生工程落实到百姓的身上。
来自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毅鹏团队和黑龙江省工程学院希望社工服务中心团队,1月7日至9日汇聚佳木斯市,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城乡社区治理、如何更好地发挥三社联动、怎样做好社会组织孵化等方面问题做出了精准的解答。
专家学者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民政局、团市委相关领导、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各区(县)组织部主管部长、相关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分两个层次召开了城乡社区治理调研座谈会和社区治理模式小型研讨会,分别交流探讨了“三社联动”和社区治理方面的话题,为佳木斯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把脉问诊。分别就佳木斯概况、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途径、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的作用、意义及途径等具体经验、建议,佳木斯“三社联动”的举措、成效、经验,以及城乡社区体制改革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东风区晓云社区、东风区造纸社区、前进区港务社区,专家们实地参观了社区,了解了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的成效、途径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参观了社区政务服务下沉、服务基层、社会组织孵化等方面情况后,田毅鹏院长感慨地说:“三社联动的理念很先进,充分调动了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他们认为,政府特别规范社区治理工作流程,和南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值得借鉴。“在社区治理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过去社区负责的政务服务移交给了社会组织,还引入了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跟过去由社区来承接业务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样。”
据了解,佳木斯市的三社联动是从零起步,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过去,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组织不了解社区居民服务的具体事项,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也调动不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通过让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驻区单位等参与社区治理,让居民从“客人”变为“主人”,不仅居民的生活变得方便,业余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为了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的实施,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星自上任伊始就迅速成立了市、区(县)两级由民政局长挂帅的三社联动领导小组,在10个试点社区确定了三社联动具体负责人,建立了三级联动网络,为三社联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市三社联动领导小组在组织各县区到南方考察和深入各社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佳木斯市实际,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制定了《佳木斯市三社联动实施方案》,确定了“五个五”工程的三社联动总体思路即:搭建五个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党群建设平台、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居家养老平台、社会工作者支持平台。建立五项保障制度:制度保障、资金保障、能力建设保障、绩效评估保障、社会监督保障。构建五大支持体系:党建支持体系、培训督导支持体系、政策法规支持体系、网络构建支持体系、资源链接支持体系。联动五类主体: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力量。实现五大联动目标:政府规范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专业社工队伍壮大,社区体制的创新变革。
同时,培育社会化参与主体,解决社区干部行政化思想倾向、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建设,也提升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能力和认知,实现社会化参与主体的快速发展,并建立孵化基地,让“三社联动”拥有持续的队伍支撑。同时,精心设计,加强监管,活化公益创投载体,保障“三社联动”的实效性。
黑龙江省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红对佳木斯市的三社联动和社区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说:“在三个社区调研后,感觉很欣慰,近一年来,与佳木斯民政局合作开展的三社联动项目和社区治理,让我看到了成效,大家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对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有了很深的认识,这种改变将对佳木斯未来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佳木斯的干部很有干劲,热情很高,对于佳木斯社区治理的发展脉络把握的很清晰,尤其是顶层设计站位高、方法实、效率高。”
黄红也针对部门联动不够、社区认知程度不一、社会组织对资金依赖度高等问题,与有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田毅鹏教授进行了题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联动’与‘协动’”的主题讲座,介绍了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背景以及“联动”与“协动”的具体内涵。他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有基层协动的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基层结构发生了变动,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较多新挑战,国家对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诉求也愈加显著。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依旧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的复杂互动,协动、联动的困难和阻滞等。他还介绍了多年总结的协动、联动实践模式。
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周奕说:“这次请知名专家学者来佳木斯市指导社区治理和三社联动,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专家的把脉问诊,更好地帮助我们研究设计社区治理和佳木斯市三社联动的方向和特点,解决遇到的难题,更好地让社会组织、企业、机关和党员进入社区,协同为居民服务,通过服务解决居民的各种需求。通过全市社区治理的推进和改革,真正的归还社区居委会功能,归还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进程,更好地服务于民、方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