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牡丹江市启动构建“10+1+N”综合救助体系 将“殡葬救助”纳入体系
2018-01-18 08:29:00 来源:牡丹江大鹏新闻网  作者:韩成 马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18日讯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为着力解决社会救助制度分散、统筹衔接不够、综合效能不高、对象认定不够精准等矛盾和问题,市民政局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构建困难群众综合救助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全面、精准”双兜底。日前,《牡丹江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案》已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各项推进工作也已随之启动。

  据介绍,该《方案》主要以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坚持统筹协调、兜住底线、信息共享和精准救助的原则,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互融通,提升救助综合效能。在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8+1”、黑龙江省“9+1”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牡丹江市将“殡葬救助”纳入体系,进而形成了牡丹江市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主体,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取暖救助和殡葬救助为一体的“10+1+N”的综合救助体系(10为各项制度,1为社会力量参与,N代表救助对象)。通过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兜底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如,按照《方案》要求,牡丹江市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照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着力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确保2020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完成牡丹江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修订工作,指导县(市)完成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修订工作;建立“一站式”信息交换和费用即时结算平台;全市各学段逐步建立学生资助数据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支撑等多方面内容。

  此外,将通过制定牡丹江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牡丹江市慈善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牡丹江市“救急难”专项基金管理制度,有效解决困难群众重大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争取市级福彩公益金建立类似“苯丙酮基金”式的专项救助基金;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愿开展“一日捐”活动,增加市级慈善资金储备等多项举措,加强社会力量参与。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