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8日讯 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福祥年村”日前开门纳客,游人被雄壮的冰雪城墙、雪地卡丁车、“雪地转转”等冰雪与民俗交融的游乐项目吸引,阵阵笑语让福祥村洋溢着欢乐幸福的气氛。
距离此地100多公里外,郊区敖其镇赫哲村的村民葛喜珍此时拿着扫把卖力地将楼梯上的积雪扫落。
夜幕已降,在白雪光芒的映衬下,今天的路灯显得格外的耀眼。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陆陆续续回到了村里,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光让这个一百多户小村庄充满了生气。葛喜珍拄着扫把看着眼前的一切,呵呵地笑出了声。透过洁白的哈气,葛喜珍仿佛又回到了去年那个热火朝天的场景。
福祥村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冬季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填补了我市冬季旅游项目空白。
葛喜珍家因为冰雪旅游发生了巨大的转变。2016年,她家的房子在郊区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改造,建成了家庭旅馆,让这栋空置了六年的房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过去是常年在外打工,虽然村里给分了新房子,可一是没时间住,再是没有余钱装修,所以一直空在那,一放就是六年。”葛喜珍告诉记者,2016年,郊区政府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批与镇上签订合同的人,葛喜珍在那个冬天感受到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惊喜,“这一个冬天游客不断,旅馆的分红比我在外面挣的翻了倍,真是做梦都能笑醒。”葛喜珍高兴地说道。
旅游发展对一个地区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带来多少游客,得到多少收益,更重要的是,其投资效益、发展潜力、辐射作用、吸附效应可以大大优化提升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为经济发展带来切实的机遇,甚至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尽管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但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市的冰雪旅游却远远没有产生这样的效益。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这条思路的引导下,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做大做强冰雪经济,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旅游综合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一场改变佳木斯发展格局的强风在东极大地上吹起。
突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和市场化运作,利用好冰雪资源,促进冰雪旅游与历史、民俗、生态、文化等元素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做实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大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对于冰雪旅游发展的未来,佳木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步伐。
于是,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里,当你踏上东极大地,便不会感到无聊单调。
以佳木斯市区为中心,向北,你可以在汤原县大亮子河森林公园,挑战雪地徒步,感受当年红军过雪地的勇敢与坚强;向南,既有桦南县向阳湖景区的林海雪原,还有四丰湖蒙古风情园里正宗马奶酒和手扒羊肉的醇香;向东,同江赫哲乡和八岔乡里有着纯真的冰雪民俗,细腻的情感与粗狂的外表呈现出巨大的反差之美;一路向西,你可以在卧佛山滑雪场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畅快,也可以在郊区敖其湾赫哲冰雪欢乐谷玩得淋漓尽致。这种特殊的体验绝对会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切都将成为佳木斯之行的美好回忆。
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更怕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我市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种旅游交易会、旅游节庆等活动,把我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展示推介,扎实开展旅游营销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我市冰雪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显著提高,国内外游客慕名到各景区景点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多。
瑰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构成了佳木斯这片土地的神奇画卷,佳木斯的冰雪旅游,正在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