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讯 去年以来,双鸭山市集贤县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作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新动能,通过持续推进“五个功能区”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并成功晋级省级文明城市。
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5%、7.7%和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924元和13972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5%。
围绕上项目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分析集贤优势短板,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技改升级。由华本集团投资15.5亿元,引进费托技术,建设年产液化天然气6.4万吨、油品4.6万吨、软蜡硬蜡13.3万吨的生产线项目。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导向,延伸产
业链条。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威克特生物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鸿展30万吨特优食用酒精提档升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大北农百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等。这些项目年可消化粮食200余万吨,提高了粮食附加值和农产品竞争力。在培育壮大“新字号”上,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端生态产品项目。引入了鑫源菌类生产加工项目,年产菌袋300万袋;森蓝3万亩蓝靛果繁育种植加工项目,年加工蓝靛果2万吨。据悉,去年全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实现20亿元。重点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16.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02%。同时,一批充分发挥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的产业项目正在孕育生成,为经济转型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玉米缩减到26.6万亩;水稻面积增加9.1万亩;大豆实现恢复性增长扩大到16万亩。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创建高标准“互联网+”基地9个,建成“三减”示范区20万亩,“集贤大豆”地理标识即将获得农业部批准,绿色食品面积达到84万亩。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新增粮食仓容15万吨。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8亿斤。林下经济粗具规模,北药、红松坚果林分别新增6369亩和5000亩,食用菌达到5万段(袋)。畜牧业稳步发展,建成永胜肉牛养殖基地和远东肉牛养殖场。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161.5万亩,划定“两区”面积144.3万亩,打造典型家庭农场4家,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家。
工业企稳向好三产活力增强。推动华粮酒业、金谷农科分别与四川鸿展集团、上海翔宴集团成功合作,引导景义米业、同泰油脂等企业实施设备改造,全面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使困难企业焕发生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同时,经济开发区功能日趋完善,投入2041万元完成供电线路改造,维修道路13.7公里;平原村整村搬迁基本完成,拓展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各类市场繁荣活跃,粮食交易量达到161万吨,汽车交易量达到3486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完成四达颐高国际电商产业园“一园十区”建设,入驻企业22家。全年上行、下行交易额分别实现4000万元和1.2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5倍和9.5倍。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实施了七星山森林公园影视城B区项目建设,完成安邦河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七星山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
结合一创两建推进城乡建设。牡佳高铁工程集贤段红线内和大临工程征地全部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了新发、富龙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消化存量房772套、安置971户。投资7000万元实施了振兴、福宁、向阳和建工路南段4条街路改造,完成朝阳路、繁荣街西段、农丰街东段维修,机械街、滨河路南段竣工通车;中心广场改造基本完工,体育馆完成工程总量的85%;更换步道砖1.1万平方米,修复路缘石1600米,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4367万元,完成5个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硬化撤并建制村公路11.2公里;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了安邦河清淤、南小河治理等工程,县域河流水质明显好转。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城区新增集中供热3.7万平方米,铺设城区污水管网5.2公里;完成植树造林9800亩,绿化村屯16个。
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1户、483人。压实县处级领导干部和104家单位帮扶责任,实施了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工程总量的70%。创新实施了庭院养殖、整村推进、基地带动、金融扶持、电商引领五种产业扶贫模式。投入28.5万元,建设家庭种养殖项目95个;落实扶贫小额贷款987万元,带动190户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整合资金370万元建成51栋大棚,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大力实施“12345”医疗救治保障办法,足额发放教育助学资金,106户贫困户C、 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成,解决了30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在“医、教、住、水、保”五个角度同时发力,“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菌菇培植、家禽及生猪养殖等扶贫产业逐步推广,为190户贫困户落实小额贷款987万元。全年15户、30人实现脱贫。
民生福祉持续得到显著改善。投入1.3亿元,改建2所幼儿园、1所高中和27所中小学校,建成沥青运动场10个、各类功能室270个,购置仪器设备3.68万台(套),新招聘教师130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通过国家级验收。“幸福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翠园、花园等5个社区新建公益性用房投入使用。完成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标准村级卫生室建设,新农合参保率达98.5%,全年为15万人次报销医疗费6920万元;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群众达3万人;城乡文化设施逐步完善,4个村屯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全部竣工。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