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市新年迈出振兴乡村铿锵步伐
2018-01-23 09:53:33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杨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23日讯 抓重点,让农民更富,抓关键,让农业更强,抓重点,让农村更美。今年,双鸭山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科技化、法治化、城镇化“六化合一”,全力加速奔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把推进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调结构。扩大富硒大米、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淀粉玉米等高值高效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杂粮杂豆、鲜食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抓好棚室蔬菜、果蔬、食用菌种植和林业经济。提升绿色有机食品供给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水稻适口性、大豆食用性、玉米专用性生产水平,发展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40万亩,产品认证数量达到75个。

  强基础。全市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5%;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旱改水”面积1万亩,加快大叶沟水库和“引松入双”工程前期工作。

  兴科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物资装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各乡镇选取2~3个合作社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带地入股、带资金入股、带技术入股等方式,推动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要素有机整合,实现多主体多元化增收。

  攻市场。用信息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重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可追溯系统和质量检测全覆盖,“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达到50个、面积15万亩,以优势和质量抢占市场。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壮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为牵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相互融合,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延伸、全价值链增值。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万里润达玉米深加工、鸿展特优食用酒精等项目建设,启动3个省定点区域玉米乙醇燃料项目建设,确保北大荒龙麦玉米特强粉建成投产,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成我市第一支柱产业。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抓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面积230万亩以上。全市生产经营型合作社60个以上。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和60个村改革任务。

  树新风。创新农村领导体制,转变工作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

  把构建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以“六个美”为目标的美丽乡村。

  建新村。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基础便民、服务惠民、保障安民、文化育民”四大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文化多彩幸福美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改环境。建立分层投入机制,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试点,解决农村如厕难、洗澡难、排污难问题。大力实施农业“三减”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真正让双鸭山广大农村美如画。

  新闻链接:

  过去的一年,双鸭山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建设和市场营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大豆面积上调了132.2%,10年来首次超过玉米;玉米面积下调了38%,水稻面积上调了11.4%;杂粮杂豆、食用菌等高值高效作物面积扩大到30.2万亩。粮食作物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农产品营销成效显著。农民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显著增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外销农产品达到124.5万吨。营销方式日趋多元化,线上营销、展会营销已成为重要渠道。省大米网双鸭山“一馆四城”建成,在深圳“农迈天下”“深商E天下”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了双鸭山农产品网站,线上交易量增长35%。参加各类展会15次,签约量1.1万吨。在深圳、佛山分别建立了双鸭山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直营店,与深农、深粮等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仅深农集团旗下的海吉星商城、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南昌农产品批发中心就订购了我市11.2万吨富硒大米等农产品。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双鸭山农产品重要外销地。

  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建设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46个,“三减”示范面积达到61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36.6万亩。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9个,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个。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3个,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宝清县、饶河县被评为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集贤县绿色食品示范基地被列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农村改革继续深化。深入实施“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土地“三权分置”稳步实施,完成417个行政村土地确权实测工作。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了农民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经营主体加快转变,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市规范合作社达到220家,生产经营型合作社达到40家;完成家庭农场认定31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0万亩。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