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2018-01-25 12:29: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民主监督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省委驻会副主委薛坤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职能。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提意见、作批评,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助力我省各项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推进中共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民主党派如何做好民主监督工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应“以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为保障,以发挥党派自身优势为基础,以开展专项监督为抓手,以调研协商为载体,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增强监督实效。”概括为四个“有”:一是民主监督要有“尚方宝剑”,即党委领导和政府的重视。中共省委的领导和省政府的重视是民主党派做好民主监督工作的关键,因此要深化对民主监督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提高接受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在工作中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为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创造条件。二是民主党派要有“真功夫”,即较强的出谋划策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民主党派应将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升“五种能力”。下一步,民革省委拟成立民主监督工作委员会。尤其在扶贫攻坚民主监督中充分发挥民革省直和哈尔滨54个支部,2400多名民革党员的优势和力量,深入到对口的163个贫困村,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三是民主监督要有“着力点”,即就某一领域专项监督。建议我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中共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改善发展环境等问题,赋予民主党派更多民主监督任务,促进我省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四是民主监督要有“组合拳”,即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建议在实践中注重与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把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与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协同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新时代为民主党派履职尽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担当、汇聚力量,使民主监督真正“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

  关于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强省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于渤

  我省具有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整体生态化优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约占全国1/5、实物总量约占全国的1/8;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6,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产业。我省应该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把绿色食品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绿色食品产业强省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从源头抓起,统筹实施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保护好黑土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增加有机物还田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造肥、养殖废物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第二,转变生产方式,坚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切实加强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起从田间到家庭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第三,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链和价值链。要通过改造扩建、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扩大粮、肉、乳、菜、菌、果等农畜和山林产品精深加工规模。第四,强化推介营销,扩大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意识,更新营销观念;政府要充分发挥“搭台、服务”的作用,加快建设重点绿色食品批发交易市场,继续统筹做好系列农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营销活动,在经济发达地区整体推介黑龙江的优质绿色食品;要突出目标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和广告营销力度,提高我省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创新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展营销渠道,大力推广众筹、私人订制、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不断扩大国内国外市场份额。第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建立黑土资源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偿、奖惩机制,对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进行补贴,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建立相关基金,整合涉农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强化金融信贷和担保服务,按深加工程度和税收贡献大小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企业创建大品牌。对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及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等企业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对绿色食品旗舰店、品牌店和连锁店建设继续予以补贴扶持。通过政策效应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省委驻会副主委张岭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位于我省的三江平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湿地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

  建国初期,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约为534万公顷,但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大规模的开发、过度利用现象严重,生态功能受到损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湿地力度,强化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湿地退化趋势有所遏制,但要根本扭转湿地退化的趋势,还要认真对待湿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导致三江平原正在朝旱化趋势发展、湿地资源科学利用、湿地资源管理、湿地保护资金投入等问题。

  为此,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治理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配置,强化生态红线约束,抓住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的契机,落实湿地管理责任体系。二是率先在三江平原地区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尽快完成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查,发布综合评价,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三是系统评估原三江平原灌区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及对三江平原水资源时空影响与湿地补水的实际效果。深入开展三江平原地下水、地表水与外江水的联合调度,深度融合好生态用水同农业用水、民生用水的协调配置。科学规划、加快推进三江连通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四是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用水量与过程进行科学计算与分析。把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至少1-2公里缓冲带规划成湿地友好型农业种植区,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五是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节水条例》和《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省财政补助资金额度,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七是将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目前我国已经被批准的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一处属于高寒淡水沼泽湿地类型,而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正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特别报道

【专题】位置,增强时代——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

【专题】新时代新龙江新作为——聚焦2018年黑龙江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