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为困难群众撑起"防护伞" 齐齐哈尔市切实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缓解贫困群体生活重负
2018-01-27 10:34:38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郑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27日讯 “多亏有社会救助,不然我根本没钱治疗。”提起去年8月那次住院经历,家住富裕县富路镇富路村的贺秀文仍有些激动。当时,因严重冠心病住院治疗的贺秀文,总共花费近5万元。这笔医药费让本就生活贫困的贺秀文一家更加艰难。还好社会救助“雪中送炭”,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因为贺秀文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又是富裕县实施“医疗六条保障线”工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3.2万余元,加上大病保险报销、居民兜底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和爱心救助,她最后只支付了5000多元。

  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安危冷暖和柴米油盐,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暖心”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力度,始终把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部署推进,着力强化财力投入,不断完善救助制度,构建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确保民生“安全网”织得密、兜得牢,让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加“暖心”。

  “为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齐齐哈尔市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救助工作。”市低保局局长郭海涛向记者介绍,齐齐哈尔市采取了“一站式”即时结算与异地住院审批相结合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为民服务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兜底保险+个人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途径,及时救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达到了100%。并统一全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由17类疾病救助调整为分档阶梯式救助模式。

  同时,齐齐哈尔市在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资助参保范围的同时,还对其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予以全额100%资助(县政府出资40%)。2017年,全市资助参保和医疗救助支出2.15亿元。

  生活在泰来县大兴镇依布气村的李金才,患有结肠癌重大疾病,治病花去了近4万元,这对于独自生活、还无地无收入的他来说可是一笔大数目,“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给我报销了那么多钱,要不我可咋办啊。”

  由于李金才在申请农村低保期间其基本生活已陷入困境,齐齐哈尔市民政部门对他首先给予了临时救助,决定给予他2000元临时救助资金。后经农村合作医疗、大病险、民政医疗救助后他自付了5877元,缓解了他的就医压力。

  正是齐齐哈尔市实施的“救急难”工作,让众多像李金才这样的贫困群众生活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改善,2017年,全市临时救助贫困户7149人次、发放668万元。同时,齐齐哈尔市充分发挥县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建立县乡村“救急难”主动发现救助三级管理网络,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和服务窗口185个,开辟化解困难群众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将临时救助关口前移,实现救助申请人与救助部门及时对接。2017年,全市共分办贫困人口申请1880件,转办275件。

  不仅如此,齐齐哈尔市严格落实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大救助”格局,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筹集慈善资金1100余万元,其中,金秋助学、残疾儿童康复、困难退役士兵救助等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出台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等政策,结对帮扶、捐款捐物、捐资助学、帮贫扶弱等各类活动也全面开展,全市共有50余家非公有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1.97亿元。

  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齐齐哈尔市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为困难群众撑起了“防护伞”。

责任编辑: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