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5日讯 (卜俊奎 记者那鹏翔)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右岸梅里斯区,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又擅长渔猎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人称春节为“阿涅”,意为岁首。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达斡尔人的年味儿可以说是别具一格,雪地上狗撵兔子,冰层下猛叉鲜鱼……,用这别具一格的年俗体会着阖家团圆的新春年味,这红通通的对联,喜气洋洋的“福”字一贴上,年的味道也扑面而来了。

冰层下猛叉鲜鱼。

狗撵兔子。

狗撵兔子比赛胜利者。
春节期间,梅里斯区少数民族群众迎新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浓浓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年味在达乡弥漫,处处洋溢着喜庆团结氛围,城乡各族群众在幸福中欢度新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住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莽格吐村的村民鄂玉洁正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要去买年货,鄂大姐说,她们的民族服装现在只在逢年过节或有活动的时候才会穿。鄂玉洁说,镇上的大集半个月才开一次,很不容易,她得尽量把过年的年货都买全了。
达斡尔族民俗学者陶贵水说,达斡尔族狩猎,就是冬天狩猎,春、夏、秋让动物繁殖,这也是为了不忘记过去的民俗,时常有时候宁可自己花点钱,温习一下过去,古代我们长一辈,老几辈都是这样生产,生活的过程。
据达斡尔人说,过去的狗撵兔子用的都是自家的笨狗,到树林里去猎野兔,而现在的狗可不一样了,跑得快,灵活性好,协调性好,逮到的兔子还是要归主人所有。

剪窗花、写福字。

一起包饺子。
过去的达斡尔人,生活本就离不开渔猎。梅里斯湖的冬捕每年也是一大盛事,不过大规模冬捕毕竟一冬天也没有几次,如果自己家想弄条鲜鱼吃,达斡尔人自有高招。
吴松江说,冬天的时候,拿这个打冰眼儿,然后叉鱼就从这个冰窟窿里叉,这叫冰穿子。
冰穿子,是专门用来穿冰的尖头铁棍,足有二十多斤,没把子力气的人还真抡不起来。现在的梅里斯湖,冰层足有一米多厚,吴松江用了一个多小时,才钻出来一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
达斡尔族过年习俗:
达斡尔族非常注重礼仪,特别是尊重老人和长者。儿女和父母分开7天,村中青年人与长者分别15天,再次相见,晚辈都要向老人行屈膝请安礼。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
达斡尔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