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民节后晒"账单"倡导节俭过日子
2018-02-27 14:06:47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马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2月27日讯 红包、礼金、年货、聚会、相亲、孝顺钱……春节无疑是个集中消费的时间,动辄数千上万的花费,不少市民上班就开始“梳理”这些“甜蜜负担”,晒出了“账单”,一些市民甚至倡导往后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子女们都成家立业,过年的花费就越来越少了。”60后开始由“发红包户”转型为“收红包户”,新年支出则主要是购置年货,但总的来说开销并不大。54岁的李阿姨有一个女儿,已经“升级”当姥姥的李阿姨,过年时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置办年货一共就花了几百块钱。“其实买肉和蔬菜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小外孙女现在1岁多了,给孩子包了2000元的红包。”李阿姨告诉记者。

  不同于60后的李阿姨,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来说,过年消费可是个“大头”。在单位从事财务工作42岁的张女士,平时家里开销都有记账的习惯,打开账本,她给记者看看春节期间账单。年前海鲜、青菜、水果等年货的消费就1500多元,给双方父母买礼物的钱花费了3000多元,走亲访友买礼盒也花了700多元,给正在上初中的女儿压岁钱2000元,再加上给亲戚家孩子压岁红包,这几项加起来就近万元。

  张女士说,其实像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最不喜欢过年,因为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到过年礼金、压岁钱带来的压力令我们不堪重负。如今这压岁钱的数目真是“水涨船高”,现在孩子的压岁钱最少500元,老人最少1000元,一圈亲戚走下来,光红包就得准备好几千元。

  对于还未成家的80后来说,好像春节应该没什么花销,但其实不然。28岁刚刚参加工作的马先生春节的主要花费是给自己置办新衣、给父母孝顺钱、同学聚会以及相亲。“像我这种大龄单身青年不免被亲朋问及终身大事这一‘敏感话题’,更有热心者身体力行为我穿针引线,春节期间以聚会为由介绍对象就根本躲不过去。”马先生苦笑道。

  从初二到初五,马先生的春节行程几乎被相亲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见一个相亲对象,总不能让女方花钱,一般都是我来请客吃饭,每顿饭大概300多元,这样一算下来,4天下来就花了1200多元,再加上给父母2000元的孝顺钱,节前1000多元置办新衣,500多元用于同学聚会,春节开销大概有5000元了,都快抵上一个月的工资了。”马先生说。

  春节被戏称“春劫”,但新年花费这样的“甜蜜负担”仍成为很多市民心中的美好回忆。“这是我第一年给父母孝顺钱,虽然爸妈不愿意收,但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很欣慰。父母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年,终于到我孝顺他们的时候了,真的很开心。”想起父母解开红包时的表情,马先生的开心溢于言表。

责任编辑: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