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摒弃旧习俗不再挤"二月二" 正月理发店生意红火
2018-03-08 09:38:00 来源:大庆网  作者:谷淑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理发店的生意很火。

  东北网3月8日讯 在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以往,为了能在年前剃上头,很多人在理发店排队等候到深夜。

  而今,那些年前排队等着剃头的情景,已成了回忆。很多孩子都会趁着开学前,剃一个头,带着满意的发型迎接新学期的来临。

  旧习俗遭摒弃

  3月4日下午,东风新村七区一家理发店,几名家长陪着孩子排队等着理发。

  理发店内,3名理发师耐心地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想要的发型后,手中的剪刀开始飞舞。

  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本该在开学前给孩子剃头,但走了几家理发店,发现人都不少,所以就没剔上。趁着周末有空,赶紧带着孩子把头剃了。

  另外一名家长表示,他家孩子年前就该剃头,但年前大人都太忙了,没挤出时间陪孩子去理发店。

  所以年初三,看到有理发店开门了,他就赶紧带着大儿子去剃了头。这次,他是陪着小儿子来剃头的。

  记者询问几位家长,是否听说过,“正月不剃头”的说法。有家长表示,听说过,也有家长很好奇,反问记者,还有这样的说法吗?

  表示早就知道这种说法的家长说,那些都是一些旧的习俗,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会去讲究。现在都是新时代了,很少有人还会相信那些。

  “我刚才带孩子出门时,就是婆婆提醒要给孩子剃头的。”一位年轻的妈妈说。

  这位妈妈也顺便要烫头。她说,年前事情太多了,看到理发店里人多,她就没烫成。趁着现在有空,就过来了。

  “一般不是都在年前烫头吗?”记者问。

  “过年待在家里,烫了新发型也没人欣赏。现在上班了,正好烫发,美一美。”这位妈妈幽默地说。

  理发店生意忙

  “现在还讲究‘正月不剃头’的顾客很少。”年轻的理发师说。

  据理发师介绍,前些年,因为顾及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很多人都在腊月二十八九理发。

  因为这次理完了,要过完正月才能再理发。所以,很多头发长得快得顾客,年前会排队到理发店剃头。尤其是女性,趁着年前烫发,本来烫染的过程就慢,所以排队等到深夜并不奇怪。

  那时,从除夕一直到“二月二”,理发业都是淡季,一些店家甚至在这一期间歇业。

  但这两年却不一样了,今年,他们年初三就开门了,早晨就有人来理发,是两名年轻人。接着,陆续就有顾客上门。

  尤其是开学前几天,店里的生意很火,多数都是学生。

  一位等候理发的中年男士说,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他小时候就知道。那时,母亲是真的不让理发。长大工作后,能自己做主了,他就不管这些了。

  “都是旧习俗,没人会在乎。头发啥时长了,啥时剃。”中年男士说。

  随后,记者走访几家商场内的理发店和万宝附近的几家理发店,看到的情形都差不多。

  相关链接

   “正月不理发”哪儿来的?

  以前,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

  对于“正月不理发”的这一习俗,一般有两种说法。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认为“死舅”是被人误传所致。

  正月里剃头——“思旧”

  正月里任凭头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舅舅的安危系于外甥的头顶。直至二月初二,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

  据了解,古时候,汉民族的男儿一直都是蓄发的。大家信奉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损伤也”。所以未成年的男孩,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就束发为髻。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并发布“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违者论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当时的做法。

  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很多汉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

  意大利人卫匡国曾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汉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加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最后,汉人被迫剃发,虽然如此,他们却用别的方式表示反抗。正月不剃头就是其中一种。

  旧时,人们很重视正月,认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正月里很多事是一年的兆头。所以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思念明朝旧制。也就有了“正月不剃头——思旧”这句话。

  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舅”,用“思念舅舅”来为正月不剃头做注解。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正月里剃头——“思舅”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因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

  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

  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好友无不夸赞理发匠的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

  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长进。

  多年后,舅舅去世。每到正月,理发匠都对着剃头挑子思念舅舅,为不能再为舅舅尽孝而伤心……

  后来,“思舅”也被讹传成了“死舅”。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