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0日讯(记者 许诺) 30日的早晨阳光明媚,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中心的特色品牌“心幕影院”里陆陆续续坐满了读者。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志愿者们为黑暗中的盲人传递“光明”——为盲人“讲”电影。电影有《重返20岁》的浪漫、《战狼2》的热血、《摔跤吧!爸爸》的励志,以及今天刚刚讲述的《唐人街探案》的悬疑幽默等多部电影,为数千盲人打开了黑暗世界中的“一扇窗”。
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光明使者”带视障者走进电影世界
30日上午,大学生志愿者刘艺伟带着她的团队,坐在了一块白色幕布旁。在她面前是一台电脑,几个音箱。今天,她将作为电影口述者,为盲人朋友们“讲”电影。十多页的手稿一直紧握在手中,在电影开场前,志愿者们仍不停的修改手稿,以达到口述最佳效果。
早晨九点,电影开场了,屋内没有熄灯。《唐人街探案》是2018年春季心幕影院活动“放映”的第一部电影。为了准备这次“放映”,刘艺伟和她的团队在近两个月内已经将这部电影反复观看了数十次。“常人看一两遍就可看清的细节,对盲人朋友而言却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团队就要不停的观看,记录每一句话和细节,然后再一帧一帧的看,再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刘艺伟说,有些电影也有原著小说,在写脚本的过程中也会反复阅读原著小说,揣摩作者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内容。
今天播放的电影是刘艺伟口述的第三部电影,2017年开始,她就接触了为盲人讲电影这项公益活动,记者发现,在刘艺伟的手机中一直珍藏着她第一次参加讲电影《归来》的视频,这段视频一直保存在刘艺伟的手机里,成为她温暖的记忆。从当志愿者开始,到现在成为“心幕影院”的负责人,她已经掌握了口述电影的一些技巧。

“我们作为口述者,不是单单的念台词,还要注意情绪,以及对白出现空隙时,要及时补充画面信息。不仅如此,还要控制电影声音,音量大了会对观众们造成干扰,无法让他们在电影的场景之中脑补想象。在语言表达时,忧伤时要表现忧伤,激昂时要表现出亢奋。”刘艺伟说,为了配合电影的氛围,大家对自己的声音有了更多的掌控。例如利用不同的“声音表情”来替代画面中的“情感表情”。用坚定的语气来描述演员们迅速而熟练轻松的动作,也可以用懒散的语气来描述主角“抬起眼皮”的动作。
大一新生施丙容第一次参加口述电影活动,电影《唐人街探案》是她的处女秀。为了让观众们看到正在热映的电影,她在网上购买了会员卡,将这部电影反复观看了7遍,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稿子反复推敲了10多遍。几遍下来,因久坐带来酸痛感,并没有让她放弃。“说实话,前期准备时看电影真的有点快要崩溃的感觉,但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盲人朋友,感觉到他们更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非常荣幸能成为‘光明使者’,为他们传递和分享看电影的这份快乐。”施丙容说。
“观众”透过声音感受荧幕后缤纷绚烂的世界
省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于大爷30日早6:00就从家中出门,乘三个小时的公交车从哈尔滨市平房区来到这里,赶在9点前到达省图书馆“看”电影。“听着角色之间的对白,以及口述者对电影画面的形容,不断的从电影背景音下传到我的耳中,画面立即在脑海里构建出来了,口述者的语速和音调都很到位,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节奏把握的很好,真是没白来。”于大爷说,电影中有光影交错的生命情态,虚幻世界的视野,让多少人为之沈醉与痴迷,而作为视障者,我们也想一“窥”究竟。
78岁的白大爷非常喜欢“看”电影,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我的孙女喜欢看电影,每次她看完电影以后都和我一起分享,她也给我放过电影,但只是说是听电影。作为一名视障者,我也有观赏电影的需要。通过这次活动,我可以跟我孙女说我是真的‘看’过电影了,也可以和她一起讨论时下最流行的电影。”白大爷说。
电影讲到精彩处,“观众”的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两个小时后,影片结束,影迷们走出心目影院,他们似乎意犹未尽,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图书馆预计2018年将为视障群众讲解十部具有正能量的热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