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讯(记者 杨金光)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从3月31日至4月7日,全省共接待祭扫群众253.38万人次、车辆50.14万台次,全省生态文明祭扫见成效。
错峰祭扫、低碳出行效果明显
据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统计,从3月31日至4月7日,全省共接待祭扫群众253.38万人次、车辆50.14万台次,全省祭扫车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市民祭扫选择公共交通等方式增多,祭扫时间趋势由以往15天左右逐步向30天延伸。
生态殡葬引关注文明祭扫成主流
3月24日,哈尔滨作为全省海葬委托组织点,组织了赴大连的第21次海葬活动,完成83位逝者骨灰撒海。海葬这种生态殡葬方式引发人们的关注,报名者已排到明年。
随着全省各地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人文的祭祀理念,绿色祭扫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哈尔滨,清明节期间开展鲜花祭扫、音乐祭祀、天堂信箱、黄丝带等文明祭扫活动,网络祭奠、祈福牌、倾诉亭等创意祭扫也为市民文明祭奠提供了新方式,引导市民祭祀由物品祭扫到文化家风等精神传承上来,真正做到慎终追远的缅怀。
保障到位祭扫服务更便民
清明节前夕,全省建立了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在哈尔滨、双鸭山、伊春、绥化、农垦建立了五个国家级观测点,及时监控发布祭扫信息。全省每天有1万余名工作人员驻守在各祭扫场所,为参加祭扫活动的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工作。
针对清明节祭扫期间人流量大、交通不便等问题,殡仪馆和公墓延长了工作时间,增设收费窗口,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部分殡仪服务单位还开通了免费班车,各殡葬服务单位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台、便民医疗服务点等,免费为祭扫者提供卡片、开水、轮椅、急救药品、义务讲解等服务,受到祭扫市民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