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讯 日前,《2018年哈市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正式印发。9日,记者从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获悉,哈市将于即日起集中攻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营商环境、自身建设不足三方面10类作风问题。
1漠视群众、敷衍应付
重点查处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漠不关心群众;不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倾听群众意见,不理会群众呼声;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对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听之任之,对群众的诉求敷衍应付,该解决的不解决;对长期积累的矛盾推、躲、拖,不愿触碰,致使矛盾叠加激化。
2折腾群众、衙门习气
重点破解,态度不端,居高临下,把为民服务看作群众求他办事;对待群众咨询和办事不积极、不主动,该说明的不说清楚,该办理的不办理;不找人不办事,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人为设置“玻璃门”“弹簧门”,变“管卡压”为“推绕拖”;办事信息不公开,群众办事不方便,咨询热线、自助查询终端、政务网站等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形同虚设;群众维权困难,时常被来回“踢皮球”;垄断企业行政化,服务方式不便民。
3粗暴执法、谋取私利
查处粗暴执法、随意执法,伤害群众感情;亲疏有别、执法不公,差异化对待群众;利用政策解释权巧立名目、伺机揩油;吃拿卡要、谋取私利,侵害群众权益;内外勾联,参与不法经营,为不法经营充当保护伞;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案不查、查案不结、久执不果。
4承诺不兑现、投诉处理不及时
重点破解不讲诚信,招商引资随意许愿,责任不履行、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随意性强;不守规不守法,企业投诉处理不及时,对行政复议、仲裁和法院判决结果选择执行、消极执行、拒不执行,致使企业和投资者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公信力。
5“黑中介”非法谋利
重点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至上,执行国家和省、市利企政策暗箱操作,打折扣、搞变通,优惠政策停在纸上、扶持资金闲在账上;以稽查、执法名义变相报复、勒索企业,变相参与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行政审批、证照办理寻租,暗示推荐中介服务,勾结“黑中介”非法谋利;搞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项目。
6审批不畅、“多次跑”“往返跑”
简政放权不到位,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放权事项一放了之;假备案真审批,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审批服务流程不优,跨部门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并联审批不畅;“红顶中介”监管缺失,隐性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流程不公开、办事指南不易懂,窗口大厅多头受理、搞“前店后厂”;“四少”便民服务、“四零”承诺服务不兑现,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落实;部门不联动、系统不联通、数据不开放,该公开的不公开,能共享的不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滞后,网上办事不便,“多次跑”“往返跑”情况较多。
7能力不足、不在状态
重点解决本领不强、业务不精,工作拿不出办法;基本功不扎实,情况不明;工作标准低,自我感觉良好,政策研究不透,决策脱离实际;制定方案跑粗、措施不实,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敏感、不研究,遇事拿惯例当依据;精神不振、懈怠涣散,工作不上心,动作迟反应慢。
8拖沓敷衍、耍假把式
解决拖沓敷衍等;该决策的不及时决策,该管的事不认真管,该干的工作不主动干;对职责权限内的工作,不请示不办,不批示不办;以批代管、只批不管、不批不管、以罚代管;不直面问题,隐瞒实情;对不出彩不露脸的工作不用力,对有困难有矛盾的任务不敢碰硬,有的甚至做虚功、想歪点子、耍假把式。
9报喜不报忧、不深入基层
破解表态多行动少落实差;调查研究不深入;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用责任状推卸责任,用考评代替落实;重管理轻服务;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搞材料政绩、形象工程;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摆架子、耍态度,“以己为上、以己为高”。
10工作严重不落实
破解不想抓落实、不敢抓落实、不真抓落实;定的事不落实,反复强调的事不落实,督办整改的事不落实;对于上级部署拖着不落实;对于困难多阻力大的,找理由不落实;涉及地方部门利益的,顶着不落实;执行决策不坚决;压力传导层层递减,责任落实不到位,“水流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