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讯(记者 王亮 编辑 王艳)18日,记者从齐齐哈尔市外宣办获悉,齐齐哈尔市“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面铺开,初步实现“种养储+运销”全链条发展。

飞鹤等畜牧加工企业在齐齐哈尔市布局。
据了解,齐齐哈尔市不断放大资源优势,把“两头”做强。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标准化农田建设,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并推进飞鹤、元盛、恒阳等畜牧加工企业在全市布局,在建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5个,未来三年生猪饲养量将达到千万头规模,畜牧业将消纳粮食300万吨。
同时,齐齐哈尔市大力推进加工转化,把“两尾”做壮。抢抓粮食价补分离改革机遇,上了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玉米加工方面,已有的龙江中粮和依安鹏程,新引进的山东阜丰、四川鸿展、黑龙江东玉、龙江中粮二期,已签约的益海嘉里,总加工能力将超过800万吨,加之畜牧养殖消耗,玉米将全部就地消化。大豆加工方面,即将开工的益海嘉里30万吨、讷河福兴粮油10万吨等项目,包括已有的克东禹王、讷河笙得利等项目,将消耗大豆近80万吨,占全市地产大豆的65.5%。水稻加工方面,六水香、和美泰富、清龙米业、双河米业各30万吨均已投产,在建甘南金身米业30万吨,大型企业加工量将超过水稻总量的50%。马铃薯加工方面,建设了中荷产业园等项目,初步形成了集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加工、鲜食薯主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截至9月末,在建食品产业项目117个,同比增加75个;总投资297.2亿元,已完成投资8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倍。食品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0.5%,主要农作物基本完成了就地加工的产业布局。
据悉,2018年“早春走龙江”集中采访报道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第一路于4月16日出发,赴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采访,全程约5天,主要聚焦各市地工业运行和项目开工、作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备春耕和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