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踏查尖兵坚守大森林 黑龙江85岁老人写十万字长篇纪实讲述历史
2018-04-24 10:47: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23日讯(记者 许诺)近日,黑龙江85岁老人苏魁创作完成了回忆录《越回忆越美》,他回忆了年轻时期曾在大兴安岭担任踏查尖兵期间,参加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5年时间的创作,最终以10万字的纪实文字呈现。老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黑龙江,我们的省份有着无穷的文化魅力,有历史积淀,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写出来。”回忆录里,苏魁将黑龙江以及大兴安岭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

  “建国之后,国家要规划修铁路,就组织了我们到大兴安岭,围绕着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寻找交通布局,在林场里建设网点。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大兴安岭所有的坐标都勘察清楚。”85岁的老人说起这些时,双眼有神,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他不由自主的向记者讲述了大兴安岭的历史,将时光带回1957年夏天。“那时森林是原生态的,人烟稀少。五十年代初期还没有边防驻军,我们几个人员组成了踏查队,我担任踏查尖兵。”苏魁说,他们乘着专用船向黑龙江上游一路逆水航行到了大兴安岭,经过漫长行程,到达了镶嵌在密林的腹地。

  1955年,苏魁(2排左3)与战斗英雄合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五十年代初的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树密密地覆盖着群峰,莽莽苍苍,林子里有伤人的动物,山里的情况极为复杂。八月份里大概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是“不夜天”,昼夜几乎一样,就连夜间也有足够的光线看报纸。而冬季,大雪封山,立即变成银白色的世界。白天短、黑天长,最高气温是零下20多度,最低气温到过零下55度。就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苏魁等人开展了踏查工作。

  迄今让苏魁仍难以忘记的场景是,1958年冬天,他到达大兴安岭固其固村落后,行李还没运到,大兴安岭当时最低温达到零下55度,而他只有一件皮猴大衣(风帽连着衣领的皮大衣或这种式样的人造毛、呢绒做里衬的大衣),脚穿齐克密(狍子皮做的鞋),就这样挺了十几天。没有电、没有交通工具,除了土豆,没有其它蔬菜,苏魁大部分时间用黄豆泡菜度日。

  夜深了,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亮起了一束束烛光。尽管踏查工作很累,苏魁和战友们趁着夜色聊聊天,或看看报,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有时干脆往木板床上一躺,仅几分钟后便鼾声如雷。

  如今回忆在大兴安岭踏查的往事,苏魁说“虽然很苦,但是越忆越美”。“我在森工系统的八年,是我最宝贵的八年,我把青春献给国家森工建设,无怨无悔。”

  苏魁(前排右1)与当年森工老同事在一起。图片由本人提供

  退休后的苏魁掌握森工系统的工艺流程,更体验了开发大兴安岭踏查的艰苦历程,在艰苦环境中得到锻炼。最终,自己选择了重走技术的道路,在森林铁路的建设以及森工生产地的勘察、规划、选址等技术上提升很多。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