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八旬老人亮绝活 亲手做出3米长“腾云驾雾中华龙”
2018-05-13 07:14:02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5月13日讯 家住哈市香坊区旭升街的徐春任老两口,凭借自身的悟性和彩绘功夫,制作出了一件长3米“腾云驾雾中华龙”大灯笼。

  近日,记者来到85岁的徐春任家看到,无论在卧室还是在客厅,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灯笼,这些灯笼有鲤鱼形状的,有方形的,还有几何形状的。正在工作台前组装灯笼的徐春任自信地说,加工灯笼可是他的拿手绝活,这门手艺他从小就会。他拿起一盏鲤鱼形状的灯笼告诉记者,加工制作这样的灯笼首先需要设计图纸,计算出竹棍的长短和粗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选材,为了找到更好的材料,他和老伴大冬天跑市场寻找合适的材料,最终选择了烤肉串的竹签,做鸟笼子的竹条,还有写毛笔字的宣纸。有了材料后就开始动手制作灯笼了。做灯笼的关键环节就是捆扎框架,如果这个环节不精细,就会出现框架不牢固,那样出来的作品就是废品。框架完成后就开始糊纸和彩绘了,这些工序哪道都不能含糊。

  采访中,徐春任老人拿起一个卷尺,让老伴帮忙测量他的又一新作。这件作品长3米,高1.4米。作品名称为“腾云驾雾中华龙”。徐春任说,这件作品是在今年1月份开始构思创作的,从绘制草图到制作完成一共用了4个月。在这4个月时间内,他先后4次去哈市道外花鸟鱼市场购买各种型号的竹条,去文教用品商店购买画笔、染料和宣纸。在扎制骨架时,正赶上过年。他和老伴一边忙年,一边忙碌地做着灯笼。为了使竹条变形,在用火烘烤时他的手指不是被竹条刮伤,就是被烧热的竹条烫伤。即使这样,他仍克服年纪大眼睛花等困难,坚持每天干几个小时。经过100多天的不懈努力,这件“腾云驾雾中华龙”终于创作完成了。徐春任老人告诉记者,为了给这件作品起名,他先后起了好几个名字,最后选定了“腾云驾雾中华龙”,是想以此作品预示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就像这条巨龙一样腾空而起,屹立在世界之巅。

  徐春任介绍说,他有这样的绝活,得从儿时家乡喜欢挂彩灯说起。他和老伴都是广西桂林人,在他小时候,家乡人都喜欢做灯笼,因此,他从小就学会了做灯笼。有了这一爱好,他在退休后的20多年来,始终也没有闲着,和老伴坚持每天在家做灯笼两个小时。每周需要到专业市场购置材料,生活过得非常有规律,身体也是倍棒。

  “人老了就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会一门手艺,就有了自己的爱好,每天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在步入晚年时,有事做,不寂寞,身体也会更好。”徐春任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