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倾城
古人云:言忠信,行笃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这两天,一个“冰城诚信大叔坚守承诺拾荒还款”的真实故事,感动了哈尔滨与苏州两座城市。
【王福忱:我把钱攒够了,今天带来了,再一次谢谢你们!】
【医院工作人员:不用不用不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需求您到时候跟我说......】
【王福忱:这点医药费,欠了两年多,我真的实在过意不去。你们越信任我,我应该尽早把这些钱早点还给你们。】
【医院工作人员:是您值得我们去信任。】
【王福忱:(哽咽)……】
3月6号上午,苏州明基医院里,在场的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下了这样一幕感人画面:一位两鬓花白的大叔紧紧抱着一名比他高一头的医院工作人员,泣不成声。时间仿佛被定格在了这一瞬间……
事件的主角名叫王福忱,今年64岁,来自冰城哈尔滨。在明基医院,很多人都认识这位靠拾荒为生的大叔。他几乎每个月都来医院报个到,不是为了看病,而是因为一份承诺。
事情要从2015年5月26号说起,这一天,医院骨科医生何罕亮接到了一位急诊病人。
【何罕亮:右膝关节髌骨粉碎性骨折。当时比较重嘛,如果延误治疗,它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我们当时决定给他进行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
那位病人就是王福忱,那时的他从哈尔滨某国企下岗后来苏州打工,不小心从高处坠落摔伤了腿,被好心人送来。手术很顺利,然而过万的治疗费用却让口袋里钱不多的王福忱一筹莫展,出院时他欠了医院6000多元。医院行政人员蒋庆瑜还记得这位操东北口音的大叔拿着欠条红着脸找来的情景。
【蒋庆瑜:和其他病人接触的时候,很多病人就会说,我没有经济能力,或者我家庭确实很困难,但他从来不会去提我怎么去偿还这笔费用。这个病人跟我们沟通就是这笔费用我一定会交,你只要给我时间,我会一点一点地去还。】
在江苏省,“先救人后收费”制度已实行多年。负责医院财务结算的蒋庆瑜经常会为频繁发生的患者恶意欠费事件而头痛,但就在那一刻,他却没来由地相信了这个怎么也不像能还得起钱的大叔。
工作忙碌的蒋庆瑜并没有更多关注王福忱。依据他的判断,通常这类无力偿还医疗费的患者还款都会一拖再拖。然而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周之后,王福忱就再次出现在他面前,粗糙的手里攥着据说是这些天打工赚来的二百元钱。大叔还一再承诺,只要有钱,就会第一时间还款。
【蒋庆瑜:我以为他有可能会很长时间才来一次。当他把那笔钱第一次拿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禁想流泪。这是我这么长时间,医院里边开院几万个病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望着王福忱一瘸一拐离去的背影,蒋庆瑜突然感觉鼻子酸酸的,他不由想起了那句“只要给我时间,我会一点点地去还”,眼里蓦地多了一丝信任与关心。当时的小蒋并不知道,那二百元钱竟是那个一脸淳朴的大叔从早到晚捡垃圾、卖破烂儿换来的。
【王福忱:就是这个管子后面……】
早春的苏州乍暖还寒,风中透着凉意。在位于城乡交界带的朝红路一片老厂房后面的空地上,歪歪扭扭立着一个简易窝棚。几块木板、几根树枝三两交错,构成了窝棚的全部。里面除了一床棉被、一只塑料桶,再无其他家当。这就是王福忱曾居住的地方。
【记者:这些小板子什么的……】
【王福忱:都是捡废品捡来的。】
【记者:就搭的?(对)这是个小褥子?】
【王福忱:捡的被套子。不脱衣服,哪脱衣服啊,底下不凉上面就基本可以了。为啥小?(这不)温度还能高点……】
四面透风的窝棚前,废纸壳、旧报纸摞成一堆,这些都是王福忱每天走村串巷积攒来的。曾几何时,他曾有过一份体面职业,而眼下年纪大了,又加上摔伤了腿,找工作四处碰壁,拾荒卖钱就成了他唯一想到的筹钱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福忱每天只买一个面包充饥,他把卖废品省下来的钱,一股脑地送交给医院。
【王福忱:这么大一个面包你知道多少钱?3块9,3块9我一天的饭,基本我就能维持下来。你知道咱东北那个叫“地里环儿”姜不辣知道吗?搽(方言:煮)点大米粥,我都不敢吃干饭,太费啊!你有外债你有压力啊!】
对于花甲之年的王福忱来说,拾荒的活计并不好干,起早贪黑,每天也最多只能赚二三十元钱。很多时候,他根本拿不出钱还医疗费。每到这时,王福忱都会拖着还没有好利索的伤腿,特意跑一趟医院。为的就是捎个话儿,说他不会赖账。他说,医院对他有救命之恩,人再穷,也不能忘恩。
【王福忱:到医院我说,实在抱歉,钱没凑上,我就是最大能力了。我也没手机,我就得亲自跑一趟。因为我从小就养成这个性格,比较守信用。确实欠人钱,千方百计我也得想办法。他(医生)说行啊,只要你来,我看着就高兴,我就知道你这个人挺守信用。】
渐渐地,医院有个定期“报到”的“怪大叔”的事儿在医生圈子里传开了,王福忱的重诺守信赢得了大家一致好感。医院多次提到要减免费用,却被王福忱拒绝了。“欠的人情,一定要还;承诺过的话,一定要兑现”,他一直深深记得父老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道理。
蜷缩在小小窝棚里,仰望星空的王福忱思念着远在东北的亲人们,但他并没有选择一走了之,尽管那样就可以不用还钱。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一直在心底为自己鼓着劲儿:再困难也要留下来,把医院的钱还清,一分钱也不能差!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王福忱:到哪儿咱都是东北人,你说给咱东北人丢脸我觉得也不好。不还,我总觉得也不仁义,心里不安!】
心里不安的,还有明基医院的蒋庆瑜。因为还钱的事,一年多来,这个年轻人和王福忱有过许多次交集。每月大叔来“报到”时,一起聊聊天、谈谈心,成了小蒋工作生活的固定篇章。然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有三个月时间大叔没有露面,这让蒋庆瑜心里打起了鼓。
【蒋庆瑜:从出院到2016年年底,他一共来了大概十三次。每次看到他的时候,我都会关心他:“你现在的病情怎么样?”他说:“我没问题,但是我今天没有钱,我只是告诉你,我还在苏州。”(抽泣)特别诚恳,每次都是这样。】
工作之余,蒋庆瑜眼前总是浮现出大叔淳朴的脸庞。因为有着一份信任,小蒋并不担心这位大叔会不告而别,放弃还钱,他惦记的是大叔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好在时间没过太长,蒋庆瑜再次见到了那熟悉的身影。这一次王福忱带来了捡三个多月废品攒下的3000元钱,并愧疚地说,年底医院要结算,他怕欠账太多会影响小蒋的工作,所以这段时间更加努力干活,想尽快把钱还清,但是钱还是没有完全凑齐。
几番追问之下,蒋庆瑜终于知道了大叔靠拾荒还钱的真相。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人承受着如此残酷的生存考验,却仍然坚守诚信,知恩感恩。这是多么宝贵的品德啊!看着面前佝偻的身影,这个身高1米90的大个子眼里泪水怎么也止不住。小蒋也默默许下一个承诺: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位可敬可爱的大叔。
在蒋庆瑜协调下,医院迅速联系苏州慈善总会与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对王福忱实施了贫困救助,并为他免费进行了腿部修复治疗。明基友达基金会理事长王黎明把“诚信大叔”王福忱的名字列到了今年新启动的"苏善益心医意"救助项目名单第一位。
【王黎明:把他选作第一个受助人,是我本身受到的震撼。震撼过后内心的希望——对人性的希望、对这个社会的希望,真的是在心里面。】
蒋庆瑜还联系了许多社会志愿者和多家爱心企业,为王福忱捐衣捐物并提供工作机会。最终,大叔在一家动物救助站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收入也有了保障。
几天前,王福忱凑齐了剩下的一千多元医药费,他拿着钱兴冲冲地找到蒋庆瑜。当终于还完全部费用,手里接过发票时,王福忱再也不能自已,上前用力抱住了小蒋。这个再苦再难都没有哭过的大叔,这一刻潸然泪下。
【王福忱:怎么说呢(哽咽)……我现在这块石头也落地了。欠钱的滋味是非常难受的,但一旦对方能理解你的时候,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去形容(哽咽)……我这人也挺愿意动感情的,特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总觉得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
感人的瞬间定格在镜头前,也深深印在了人们心中。“冰城诚信大叔坚守承诺拾荒还款”的故事引爆了朋友圈,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一个围绕“诚与信”的话题,也在苏州与哈尔滨两地广泛传播,引得街头巷尾市民的热议。
哈尔滨市民刘杨说:
【市民:我就感觉吧王大爷特别有我们东北爷们儿那种精神:说得出,做得到。如果身边要是能多一点像王大爷这种人,那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信任、诚信就能多一点。】
苏州市民沈建良说:
【市民:王福忱老人生长在北国哈尔滨,也是一个新苏州人。他可贵的品质,对于我们两地市民也好,都是很好的一笔财富。社会需要更多的诚信的事例出现,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以信为本”这样一个理念。】
网友千帆起航留言:
【网友:“人无信不立”很多人都知道,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东北大叔捡起的是别人丢下的废品,更是价值千金的诚信美德。为大叔点赞!】
网友文清留言:
【网友: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大叔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我们要反思,从自己做起,找寻失去的诚信吧!】
有人说,最美的不是承诺,而是有人愿意为一句承诺一直坚持。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倔强的坚持,诚信大叔感动了两座城市,也感动了无数网友。几天前,王福忱获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奖励,颁奖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他一辈子,可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因信义站立于高山之巅!
【压混:王福忱工作场景】
三月姑苏,玉兰、腊梅迎风开放,空气里散发着浓浓的春的气息。苏州市西山脚下的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王福忱正悉心照顾着小动物们。和这些小动物一样,王福忱如今也居有定所,不再流浪。他推迟了回哈尔滨老家的计划,加入了苏州当地义工组织。就在今天,他又和自己的忘年之交小蒋通了电话,想为医院做点事情。他说,虽然自己无时无刻不想家,但回家之前还要兑现一个承诺,就是回报社会,回报那些信任并帮助过自己的人。
【音乐压混】
【王福忱:我现在刚接手工作,现在走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得守信用。(单位领导)见面头一天他把这月工资给我了。我说我拿这一月工资我就走了呢?他说我想你不会这样。他越这样,我越得把工作干好!】
音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