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24日讯 作为我省首批22个龙江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认定的专家之一,吴冈所长对认定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倍感振奋。
此番认定,专家评审组兵分多路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等地市,调研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涵盖乳品、医药、水泥、食品、石墨、煤化工、造纸、木材加工、机械制造、机床装备、轻量化材料、冶金钢铁等诸多领域。智能车间分为流程型和离散型。典型的流程生产行业有医药、石油化工、电力、钢铁制造、能源、水泥等领域。这些企业主要采用按库存、批量、连续的生产方式。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这些企业,则既有按订单生产,也有按库存生产;既有批量生产,也有单件小批生产。
吴冈说:“本次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遴选工作行程数千里,总的来看,流程型车间因其生产特点及生产需求,多数已经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基础,如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工参与较少,基本上形成了智能车间的雏形,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乳品、药企的生产线很亮眼,基本上都建成了流程型的智能生产线。所以在首批认定中,共有8个乳品工厂和4个药企的工厂获得认证,占整体比重的54%。”
而对于我省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吴冈提出三点建议,其一是数据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流程型生产企业推进智能化需要在传感网络、数据网络建设、数据互联互通方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其次是加强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在已有的物理制造系统基础上,重复融合人的知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等知识型工作自动化以及虚拟制造等现代信息技术,从生产、管理以及销售、服务等过程优化,推进高效化、智能化生产,以及制造流程、操作方式、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三是加强绿色制造能力的提升。流程工业往往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工业三废的降低和排放控制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指标,通过传感、检测、控制及溯源分析等新办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能源消耗,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