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工大82对退休教师庆金婚 记者走近两对夫妇 听他们讲相处之道
2018-07-17 09:28:21 来源:生活报  作者:朱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7月17日讯 “回想起五十年前结婚时,筒子楼里一间房、一壶水、几盘糖果,坐的站的挤满了一屋子人……如今,五十年金婚庆典,我们穿上婚纱,我们又结婚了……”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园里为全校82对离退休教师举办了金婚庆典,一对对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银发伉俪,在全场的注目下,踏着红色地毯,穿过拱形花门,缓步走向舞台中央,并发表了金婚感言。16日上午,生活报记者采访到了参与此次庆典的哈工大航天学院徐世昌教授夫妇、电气学院浦昭邦教授夫妇,听他们讲述相知相伴五十载的爱情故事。

  航天学院徐世昌教授夫妇

  年轻时就浪漫 至今携手环游20多国

  相处之道:互相欣赏、互相赞美、互相宠爱

  今年79周岁的徐世昌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作为哈尔滨十四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当年他被保送到哈工大上学,师从黄文虎院士、张乃通院士。因成绩优异,毕业后成了一名哈工大教师。

  今年75岁的刘美华笑着说道:“我非常欣赏他,他有知识分子的气质、爱干净、脾气性格好、很勤快、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有情趣、没有不良生活嗜好。我们年轻恋爱那会,经常一起去公园、划船、游泳、看报纸,恋爱中的浪漫,一点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少。”

  1967年,徐世昌不幸遭遇车祸,腰部受伤骨裂,有半年多时间躺在床上不能动。那时,徐世昌很怕刘美华会因此和他分手,然而刘美华不但没提分手,还悉心地来医院照顾他。

  “我非常感动,她对我的情意,我记得一辈子。”徐世昌告诉记者,经历过病魔的考验后,俩人的感情更深厚了,1968年,俩人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俩人生育了一儿一女,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在徐世昌眼中,刘美华能干、孝顺、持家勤俭,徐家20多口人都喜欢她、宠着她。结婚十周年的时候,徐世昌特意给刘美华写了一封信,信中全是对她的赞美。丈夫的肯定和宠爱,让刘美华十分感动,“我们在一起过了50多年,我感觉这一生还是挺幸福的,我俩想法比较一致。”刘美华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锻炼身体,退休后的刘美华学起了交谊舞,为配合妻子,徐世昌当起了舞伴。

  “每天早上他都陪我来跳交谊舞,近20年来始终坚持。”刘美华说:“我俩还经常去世界各地旅游,徐老师会英文、俄文,我们出国旅游可以自由行,到现在,我俩先后去了20多个国家。”对此,徐世昌表示:“未来,我还打算带老伴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看看。”

  电气学院浦昭邦教授夫妇

  在俩人眼中彼此都是最好的伴侣

  相处之道:把对方优点放大十倍,缺点忽略不计

  今年78周岁的浦昭邦是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导,他的妻子马秀兰 比他 小两岁,是哈工大机电学院教授。在妻子马秀兰眼里,丈夫不仅是她的生活伴侣,也是她事业上的导师。

  “几十年来,我在科研上遇到什么难题,回家就会跟他探讨,他总能给我出主意,并在技术上给我指导。1989年到1999年,我在通信技术研究所参与了三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设计上遇到不少难题,每次他都能帮我解决。他现在桃李满天下,其实,他也是我的导师。”马秀兰深情地说。

  “平时科研工作非常忙,我每天早早晚晚都趴在实验室里,两个孩子都是她自己带,她一句怨言没有。”在浦昭邦眼里,老伴马秀兰特别能吃苦,为人也乐观,“一般女孩赶不上她!”浦昭邦说。而在妻子马秀兰眼里,浦昭邦同样也是无人可比的优秀丈夫:“他没有大男子主义,家务活也主动帮我分担,孩子小的时候,他一边做自己的任务,一边帮孩子解答问题,我周围的朋友都很羡慕我。”记者在观察中发现,这对老夫妻互为彼此的迷弟迷妹,在他俩眼中,彼此都是最好的伴侣。

  退休后,马秀兰上了老年大学,开始学习英语、国标舞、民族舞,“因为大儿子在国外生活,我俩也总去那边,所以我想学习英文,提高自己。”浦昭邦70岁才退休,刚退休那几年,他还像上班一样,带学生,去实验室,直到去年才把这些工作放下,为的是全力照顾在车祸中受伤的老伴。马秀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两个每天都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把对方的优点放大十倍,缺点忽略不计。我们现在就是倒计时的活法,开开心心生活,不留遗憾。”说起这次金婚庆典,马秀兰说:“这是我第一次穿婚纱,也是他第一次给我送花。”说起未来的计划,浦昭邦告诉记者:“等她腿好了,我打算领她去旅游,去俄罗斯,去欧洲的国家。”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