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省委组织部驻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纪实
2018-08-03 11:21:34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克俭 尹伟明 张殷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8月3日讯 脱贫攻坚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领群众在感恩中脱贫也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意。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依托丰富组工工作经验,把党建扶贫作为突破口,构建完善党建体系,将团结村党支部精心打造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战斗堡垒,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建立党建体系:

  党员做有规范干有目标

  多年来,团结村党支部思路不宽,招法不灵,活动不多,管理不严,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下降。“过去组织活动,党员三请四叫不到,答应来的要车接车送,晚了要管饭,还要计上两天义务工。”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张文义描述过去开展党建工作情形时,仍颇感无奈。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情和党员队伍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建立起“一个工作理念、七个工作目标、四个载体活动、三+X项工作制度”一整套党建工作体系,为团结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一个党建工作理念就是以“党建引领激活力、团结实干谋发展”工作理念为总牵动。这一理念让党员在思想上有了总统领,引领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致奔小康,极大地凝聚了最大范围党员的发展共识。

  ——七个党建工作目标就是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思路好、民主治理好、服务群众好、村风民风好、制度机制好。七个目标为党员确立了工作标准,有效解决了党员心中“干成啥样”的困惑。

  ——四个党建载体活动就是开展主题党日、党员设岗定责、“多帮一”联建共建、“1+ 10+100”党员联户活动。四个载体活动为广大党员搭建发挥作用平台,让党员有了用武之地,解决了广大党员有劲没地儿使的问题。

  ——“三+X”项工作制度就是三项党建基本制度,加上若干个党建创新制度。着力抓好“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实,让党内组织生活有规范,重点解决党支部涣散问题。在党建创新制度上,主要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党员积分管理、党员“三带”、党员“五必访”关爱等四项制度,让党员时时刻刻都要发挥表率作用,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温暖。

  上升乡党委副书记徐英富感慨万千地说,新时代带来新考验,过去的“老套路”啃不下现实的“硬骨头”。大家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道往哪干、干什么、怎样干、干成啥样。现在,大家干有目标,做有方法,抓有载体,党建工作从沉闷乏力重又变得生机勃勃。

  搭建参政平台:

  党员建功有了用武之地

  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凝聚起了共同追逐美丽中国梦的精神共识,从制度上营造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一举开辟了团结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崭新局面。

  7月16日上午9点,团结村党员议事会准时开始。“今天,有三项议题,一是讨论改厕改灶问题;二是研究桥涵建设问题;三是研究垃圾定点投放问题。”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绪新言简意赅,直入主题。

  “在改灶问题上,炉灶有高中低3种不同价格,大家看我们是统一标准,还是分开档次。”王绪新话音未落,老党员王作臣拉开“大嗓门”,立马“发炮”:先别谈价格,啥样儿都还没看着呢。村委会主任石强接过话茬说,东北冬天气温低,炉灶不抗冻可不行。压缩块燃料能不能接上流儿,坏了上哪修……党员们接二连三发问,最后大家拍板决定,不同型号炉灶都试试,以实用为主。

  过去团结村缺少党员参政议政平台,党员有劲没地儿使,有建议没处提,说了没人听,说了不算数,说了也白说。久而久之,开会就像“走秀”,活动应付了事,党员缺少干劲,没了心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增强责任感,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本着创新、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重点开展了主题党日、党员设岗定责、“多帮一”联建共建、“1+10+100”党员联户四项载体活动,为党员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真抓实干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在一次党员议事会上,党员尖锐地提出,二屯齐万军家交了社保,五屯周长林家在县里买了楼房,他们不够条件咋还当上了贫困户?村民周义、宋国友、李桂荣生活困难,是否应该纳入贫困户?村党支部立即启动精准识别,核实情况后,两户不具备标准的村民,退出贫困户序列,3户符合条件的村民,被识别为贫困户。一进一出,出的服气,进的感恩,党员较真碰硬,先锋模范形象瞬间在群众心中又高大了许多。

  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事小情,全部摆上桌面,让党员先知道、先商议、先表态,党员不认可的事,一票否决,坚决不实施。如今,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上,党员议事成为“必备菜”。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能够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党员能够冲得上去。党员设岗定责,时刻督促团结村广大党员:我是先锋模范,事事要抢在前,干到先。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量身打造了政策法规宣传岗、移风易俗倡导岗、社情民意收集岗等8个责任岗。团结村老支书张文义认领了带动致富示范岗。去年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到东北农业大学考察后,让张文义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通过工作队联系,选用东农253品种,种植了大豆示范田,以实际行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

  在今年6月份的党日活动上,通过党员述职和民主评议,认领扶济困联络岗的4名党员、环境卫生监督岗的2名党员、社会治安维稳岗的1名党员,由于履行岗位职责业绩突出,受到了表彰奖励。

  现在团结村党员人人都有认领的岗位,人人都承担责任,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做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宣传窗口。

  激发内生动力:

  党建堡垒又现勃勃生机

  从软散弱到强有力,从纪律松弛到管理规范,从不会干到本领高强,从形象模糊不清到鲜明高大,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激发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强大内生动力,共产党员事事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让团结村过去落后的党建工作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10+100”党员联户活动要求每名支委负责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自愿联系10户村民,通过党员带四邻,四邻带全屯,做到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支部决议传达到户,产业项目发动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党组织和党员威信在团结村不断水涨船高。

  二屯村民张治中老两口,今年都60多岁了,两人都信教。老党员张文财是张治中的老邻居,也是他的联系人,没事就到家宣传党的政策,帮助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去年张治中的腿不慎被驴车压断了,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帮他申请了大病医保,并多次到家探望,特别是在省城专家到村义诊时,考虑到他腿脚不便,特意安排了接送车辆,让老两口深受感动。“我病了这么长时间,教会没管过我,是党帮我闯过了难关,我从心里往外感谢党啊,千好万好还是党对咱老百姓最好!”在一次入户调查中,张治中向驻村工作队和张文财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一把拽下了贴在炕头的红十字。

  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让团结村党员心气高了,腰杆硬了,形象好了,作用有了,村民对党组织和党员越来越信服、越来越拥护。

  “过去听人家说,你们党员做得都不如老百姓,心里挺生气,但也没话反驳,谁让咱自己不像样呢。”老党员范桂芳今年68岁,19岁入党拥有49年党龄,虽然年事已高可她高擎党旗,书写着最美夕阳红。2017年5月修建村屯道路时,范桂芳主动义务监工,党员张树德、王贵清、张文成也加入其中,他们在施工现场一站就是大半天,发现问题马上叫停,绝不含糊,阳光晒黑了脸,身上沾满了土,老人家们毫无怨言。

  驻村工作队总有离开的那一天,怎样让团结村基层党组织永葆活力?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注重培养党建人才队伍,积极搭建党建人才梯队。团结村党建秘书张红介绍说,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党组织后备力量得到加强,又注入新鲜血液,刘涛转为正式党员,王清英被列为预备党员,石强光荣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一批村里的优秀年轻人被凝聚到鲜红的党旗下。

  团结村党支部用“红色”精神凝聚民心,引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历经千锤百炼,团结村党支部政治功能、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能力日益强大,正逐渐建设成为引领群众奔向小康生活的坚强“红色战斗堡垒”!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专题】放歌龙江黑土 同庆五谷丰登 —— “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