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急危重症救治服务平台建设进入调研阶段
2018-08-17 10:03:39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袭爱渌 武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8月17日讯 拿“心肺复苏术”来说,按压与人工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周期2分钟CPR(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再次判断效果,时间不超过10秒,最后要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如此严谨的“救人”本领,精确到分秒必争的程度。

  拿急救设备来说,“120”车内配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机等急救设备,调度中心配备目前国内院前急救较先进的软件版本,实现快速呼叫。

  以上这些只是北三区专业的“120”水平,其余的各县区(市)大多都“各自为战”,各地区的“120”硬件上有差距,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急救行业的发展,更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救治效率。

  急救面前,“人人平等”,急救水平也应该“齐头并进”,不该有短板,人命关天。8月16日上午,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于祺洋向记者介绍了齐齐哈尔市急危重症救治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意义:多救人人救活

  按照国家、省、市等部门相关文件,遵循“大技术、大服务、大联合、大平台、大市场、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将紧密型医联体新型医疗模式作为契机和切入点,以落实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途径,走市区内急救无缝衔接和外区县网络化建设两条主线,从而简化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说白了,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救更多的人,并救活更多的人。”于祺洋称,“平台建设的同时,打造我市急诊急救专业培训中心、质控中心、功能中心,形成我市急诊急救流程、标准、规范以及人才输送方式,明确我市急诊急救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全市人民的急重症救治保障。”

  目标:资源整合统一标准、规范、质控

  “我们不管人,不管钱,只管救人本领的提高和规范。”于祺洋介绍,“平台”建设以先期试点为起点,逐步铺开为方式,一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争取在三个周期内完成基本设想,初步建成市—县—乡立体化的急诊急救体系,做到反应迅速、治疗及时、措施得当;配合政府完成每5万人口一辆急救车、一名急救医生、一名急救护士的基本标准;制定全市急诊急救从业标准、操作规范、统一质控,整合现有急救资源,建立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做到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

  “平台”将建立全市统一调度指挥中心,分级调度,期间市急救中心与各区县急救中心为指导型模式,即市急救中心承担各区县急救中心建设的技术指导、人员统一培训、质控反馈任务;融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成市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实现急救人员共用,技术、信息共享,打造出一个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生命体征支持、辅助科室齐全、愈后转出功能完善、建制独立的市急危重症抢救中心,真正实现院前与院内的无缝对接,简化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远景:智慧急救网络覆盖

  “联合平台功能,实现无缝对接,打造智慧急救。”于祺洋表示,因急诊急救是医疗机构的窗口,并以公益性为主,主要创造社会效益,间接获得经济效益,且见效慢、投入大,但“中心”的成立,必将提升区域急诊急救能力,提高基层民众医疗保障幸福感,“把120调度指挥平台、途中信息传输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相关平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急诊急救专业与各亚临床专科的功能,做到对急危重病人早掌握、早施救、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愈后生存质量,利用互联网实现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打造智慧急救系统。利用市120急救中心、市急危重症抢救中心两个平台,分别与各区县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制定相关制度与流程,将双向转诊等工作做到实处,对于较为偏远、运输不便的区县,发挥技术优势,利用网络媒介,以实时远程会诊为方法,支持急诊急救行业的发展。”

  目前,齐齐哈尔市急危重症救治服务平台建设进入调研阶段,前期的“方案”也已出台,于祺洋坦言,“平台”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政府主导提供支持,形成改革合力,强化政策保障,及时评估评价,“我们会把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各县区(市),让各自为战的‘120’尽快整合起来,为父老乡亲造福。”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