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火灾无情医者有爱 哈市医院爱心救治上演感人故事
2018-08-26 22:54: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宁宇 王甦 杜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8月26日讯 (宁宇 王甦 记者 杜筱)8月25日凌晨,哈尔滨市松北区北龙温泉休闲酒店发生火灾,有23名伤者被送往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和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接受救治,除一名伤者26日上午康复出院,其余22名伤者继续接受治疗。伤者的病情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更牵动着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心。

  与时间赛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全力救治伤者

  从25日凌晨5时58分接到第一名患者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启“绿色通道”救治伤患,与时间赛跑,把陆续接到的20位伤者分别给予完善相关检查、高压氧治疗等对症处置。骨科、呼吸科、高压氧科等20余位科主任及专家,逐个患者进行病例分析讨论给予个体化治疗。医院还为患者垫付了医疗费用紧急抢救。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岳鸿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救治伤者,医院成立了多个专家组和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组,包括医疗救治组、护理组、人文关怀组、生活保障组、家属接待组,56名护理人员、29名医生参加救治工作,很多人都是不分上班下班连轴转。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所有伤者都得到了妥善治疗。目前,除一名伤者上午康复出院,其余19名伤者病情平衡,继续接受治疗。

哈市一院组织专家为伤者会诊。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自25日早7时许接诊3名伤者后,立即启动医院急诊急救应急预案,成立抢救指挥组,并开通绿色通道,被调集来医院的20余名各科室专家、医护人员为3名患者进行了全力救治,医院还为伤员们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

哈市五院医护人员为伤者查体。

  25日下午,重症医学科主任黄丽滨在外地开会下飞机后直接赶往病房参加救治工作,一直忙碌了近30个小时,烧伤外科一病区主任苏海涛自伤者们到医院一直忙碌了20多个小时。正在外地参加学术活动的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烧伤外科专家李宗瑜紧急赶回医院为伤员们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据黄丽滨主任介绍,81岁的伤者黄某26日接受了气管切开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及治疗原发病等进一步治疗,室性早搏较前有所减少,其他生命体征较平稳。其他两名伤员生命体征平稳,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医疗专家组为火灾事故伤者进行会诊和病情评估。专家组认为:哈尔滨市各有关医院对伤者一氧化碳中毒和有害气体中毒的主要诊断明确,对于烧伤及高龄患者抢救及时。

  急诊科医生夫妻“接力”救治患者

  哈市一院急诊科医生刘洋是个准妈妈,还有10天就是她的预产期,家里人都希望她在家休息待产,但是当了6年急诊医生的她凭着对急诊工作的热爱,依然坚持上班。

  8月25日早晨,像往常一样上班,一进急诊科,她发现急诊科一片繁忙,才得知有很多伤者陆续送到医院,立即投入到急救工作中,没想到在医院一待就是36小时。她负责4名伤患,检查、协助会诊、看病人状态、下医嘱、写病志.....虽然夜班医生也就位了,但是熟悉患者病情的刘洋并没有下班,一直忙到深夜12点半。

  刘洋的爱人刘誉博也是该院急诊EICU的医生,知道急诊工作性质的他对于临近生产的爱人也担起心来,打电话才知道医院来了很多急诊伤者。等到半夜一点,他接到刘洋来电话说:“太晚了,我在单位睡了,你明天还要一天一夜的班来继续救治伤者呢,快睡吧。”

刘誉博看到怀孕的妻子忙里偷闲吃上了饭,会心地笑了。

  忙了一天的刘洋感觉肚子里的孩子一直在“抗议”,她怀着对孩子的歉意刚眯了一会儿,又突然记起头一天65岁的一位阿姨情绪比较激动,虽然医院安排了心理专家但刘洋很不放心,立即起来去看望。“你咋这么早就到单位了!”阿姨惊讶极了。当得知刘洋昨天在医院住的,不由感动落泪。

  26日一早,担心一夜的刘誉博早早来到单位,他要在EICU值24小时的班,负责急诊EICU的3个患者。夫妻俩终于在工作中碰面了。

  “应急队员”从起床到单位只用15分钟

  “救死扶伤我们的职责,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我会立即过来。”接到单位电话,赶到单位参加抢救工作,这对于48岁的急诊护士邓洁来说是常事。

  8月25日早晨6点,邓洁还在睡觉,突然一阵电话把她吵醒:“有急诊,立即来医院支援。”邓洁立即清醒了,她知道这个时候没有十分火急的事情,单位不会找她。穿上衣服,她一路小跑,用了15分钟就到了单位,参加了第一批伤员的抢救。

  因为很多患者需要采血气分析,动脉穿刺技术过硬的邓洁让患者减少了很多痛苦。因为患者集中,需要病床,她和医生护士们跟患者一一解释,进行床位调整,以便于抢救。在调整中间,一些患者从不理解到积极配合,保证了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哈市一院急诊护士邓洁在为伤者配药。

  不了解邓洁的人看着她像一个全力已赴的钢铁战士,但是实际上邓洁却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术后刚刚上班三个多月。在外地的爱人得知邓洁参与抢救工作一直担心,打了几次电话,邓洁都没时间接。从上班忙到晚上12点,一走就是两万多步,感觉到脚都不是自己的了,从手术后恢复工作还是第一次走了这么长时间,邓洁累坏了!

  俗话说:“近地是宝。”但是对于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忙不开的情况,就要立即到医院增援。邓洁从事急诊工作10年,已不知这样增援多少次了。

  她一心工作,家里老人孩子爱人成了“支柱”

  哈市一院骨外五科将收治的两名老夫妻伤者安排在一间独立病房,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护,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进行康复。护理技术非常出色的护理部护士长侯凤雪25日下午接到指派,到骨外五科增援。

护理部护士长侯凤雪在查看患者护理记录。

  侯凤雪上班后,总是抽空陪着老人们聊天,开解心情,特别为患有糖尿病的老先生单独准备特殊饮食,两位老人也把她当姑娘一样,但是他们不知道侯凤雪心里的苦涩。侯凤雪爱人刚刚做完肺部的手术,昨天才拆完线,下午接到通知她就赶到骨外五科。家中生病的爱人顾不上了,婆婆年龄大记性不好,孩子还小,每日三餐都是侯凤雪准备,她是家里的“支柱”。现在三个人吃什么是侯凤雪最担心的事。爱人在电话里安慰她:“不用担心我们,我们可以叫外卖。为了伤者的康复,让我们来当你的‘支柱’吧。”就这样,侯凤雪把自己的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眼前的患者身上。

  晚上10点,两位老人的家属赶到,看到老人被照顾得非常好,连声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医者仁心。面对突发事件,医护人员忘我投入,不辞辛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