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保护野生林蛙资源
2018-09-21 09:25:52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日报  作者:吕晓明 王雅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21日讯 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20日,市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野生林蛙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兵分多路对部分农贸市场、国有林场开展突击检查。同时,向各县(市)区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加大野生林蛙栖息地巡查、巡护力度。

  据了解,结合牡丹江本地气候条件、林蛙秋季生活特点,牡丹江市林业部门开始集中力量坚决打击违法捕猎、销售野生林蛙的行为,进一步确保林区内野生林蛙及栖息地安全,加快推进牡丹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多作贡献。

  当日,在东安农贸市场林蛙销售摊点,市森林公安局执法人员经检查发现,2个业户均有省、市林业部门颁发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证,并且承包山林开展林蛙养殖。检查期间,合法经营业户对政府部门坚决查处违法捕猎、销售林蛙等野生动物的行动表示支持。

  在爱民区三道关镇六村南沟,市森林公安局执法人员和市三道林场三岔河管护站工作人员发现违法捕捉林蛙行为,拆除“捕蛙趟子”700余米。“捕蛙趟子”是用塑料薄膜在林蛙进入河流的必经之地设置的障碍,林蛙跳跃高度无法通过这个塑料薄膜,最终被捕蛙人捕获。下一步,三道林场将进一步加大警示教育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森林资源。

  市林业局相关人士表示,近期林业部门将对入山人员加强管理,确保巡查、巡护工作不留死角,有效预防破坏野生林蛙资源的案件发生。各林场要做到管护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目标管理,对发现的围挡、拦山套、“旱亮子”等捕猎工具及时拆除并上缴市森林公安局,努力预防、遏制捕猎野生动物行为的发生。牡丹江市将继续严格审核、发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引导目前拥有林蛙驯养繁殖许可证的24家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

  近年来,牡丹江市林业部门与工商、检疫等部门相互配合,在林区采取高压态势积极保护林蛙等野生动物,并对餐馆饭店、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曝光一起,使牡丹江市违法捕猎、销售林蛙的案件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记者点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记得在很多年以前,啄木鸟被称为“森林的医生”,因为如果林区有大量的啄木鸟,可以消灭冬季躲藏在树皮下80%左右的害虫。

  与此同理,野生林蛙以昆虫和蠕虫为食,每只林蛙一年可捕食3万多只昆虫,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卫士”,属于国家保护动物,2008年被纳入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大量违法捕杀野生林蛙,可能导致森林病虫害爆发,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换言之,切实保护林蛙等野生动物,不仅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牡丹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成为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努力做好林蛙等野生动物保护这类具体、实在的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牡丹江全面发展的喜人变化。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林蛙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看似琐碎,却能从一个侧面展现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更能展现出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野生林蛙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可以让野生林蛙在安全的栖息地自然繁衍,让牡丹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吕晓明)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