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记录城市美与丑:宋琦明博士团队走进731遗址 镜头记录哈尔滨历史
2018-09-27 20:06: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27日讯(记者 许诺)连日来,“让世界看见黑龙江——城市的好朋友”拍摄活动在进行,哈尔滨旅美学者、影像文物保护专家宋琦明博士带领团队从20000公里外的美国,回到家乡哈尔滨,记录这座城市的升级蝶变。

  这几天,宋琦明穿梭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尝试把哈尔滨独有的文化和历史通过镜头录下来,用口述的方式讲出来。“哈尔滨这座城市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同。它是很国际化的,很包容的。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和世界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中国有哈尔滨这样一个美丽而独特的城市。我希望通过我的记录,‘恢复’老哈尔滨人心中记忆的同时,用我自己的力度和能量,让世界更多的人看到我家乡的模样。”宋琦明说。

  城市在发展的历史中有悲喜,有兴衰。为了如实的记录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日前,宋琦明带领着拍摄团队来到了哈尔滨市平房区,将镜头对焦这座世界保存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宋琦明团队在731馆址前录制。东北网记者 许诺 摄

  “很多影片和纪录片在拍哈尔滨的时候,都是喜悦的一面,而一座城市有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我们不能只向别人展示好的一面,我们更应该直视历史,讲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被日本法西斯反人类暴行的那种悲痛的情感。”宋琦明告诉记者。

宋琦明与讲解员沟通。东北网记者 许诺 摄

  731这组简单的数字,在日本也不被人很多人知道,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在哈尔滨,却代表着罪恶和残暴。

  1936年,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设立731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武器生产和研究。为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在这个被称为“食人魔窟”的基地里,聚集了当时日本医学界的精英。他们在哈尔滨郊外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实验。在七三一部队,至少3000人被用作人体实验材料残害致死,有20万人在细菌战中饱受迫害。就其规模来说,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工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灭亡。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形成了遗址的整体格局。

  20日,宋琦明带领着拍摄团队来到了“731遗址”,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的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反省历史、警惕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遗址本身不会说话,但作为无言的铁证,它会告诉世人真实的历史。

  宋琦明将镜头聚焦“731馆”的三个烟囱,走向在馆址的另一侧,一片静默。脚下的石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红砖上冰冷的铁丝网牵扯出了这个人间地狱的暴行,每天高温焚尸的味道仿佛弥漫在空中。70多年前,这里没有阳光。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金牌讲解员李想对着话筒说,三根烟囱象征当年731部队的三座焚尸炉,分别是焚烧被实验者尸体、因感染细菌而死去的731队员尸体,以及小动物尸体。这三座焚尸炉是731部队犯下反人类暴行的见证,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符号。

  面对着镜头,李想继续说,731部队在1945年战败溃逃的时候将没用完的老鼠以及染有鼠疫菌的跳蚤放了出来,造成了当时平房地区的鼠疫流行,后来哈尔滨市对鼠疫进行防治才得以控制。

  卸下讲解员的身份,身为一名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李想告诉记者,一个城市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731部队在中国多次使用细菌武器并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给多国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人间灾难,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一段历史的问答结束。宋琦明告诉记者,几组画面,简单的对话,会有助于让世界更多的地方了解日本“731部队”的罪恶真相,了解哈尔滨,让人们更加热爱和平、憎恶战争。

宋琦明向馆内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东北网记者 许诺 摄

  最终,宋琦明会把拍摄的内容推送到网络媒介中,也会在自己的博物馆里播放。他说,这些遇难者,不是一个家庭的惨剧,而是整个民族曾遭受的屈辱,应该让子孙后代铭刻这段历史,铭记历史就是前进的动力。

  真实的历史,是对遇难者最好的交代,宋琦明要做的,就是释放让的能量,把这段惨痛的记忆放在历史的审判台上。

  在宋琦明的纪录片里有哈尔滨历史的美与丑。美,是祖辈父辈“粉”过的建筑、西餐,展现了哈尔滨最有腔调的城市记忆;丑,是其他民族强压给予的,是侵略,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此次拍摄活动由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东北网联合主办,广发银行哈尔滨分行、中国人寿保险黑龙江省分公司协办。此次拍摄活动已经进入倒计时。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