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日讯(记者郑通迟亦达印蕾) 1日,“我为哈尔滨点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媒体哈尔滨行”采访团走进平房区兴建街道通宾社区的“益·图书馆”,感受社区书香飘溢哈南的浓厚氛围。


这家建在社区的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严肃古板不同,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错落有致的现代书架……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让采访团眼前一亮。读书人或斜身依靠在窗边,或在软垫上席地而坐,如同在自己家书房一样自如、惬意。


平房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采访团成员,今年4月以来,在深入学习借鉴深圳罗湖区经验的基础上,哈经开区、平房区创新构建了“1+2+3+n”的多层级互联互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先期改造建成的5家“益·图书馆”先后向百姓开放。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益·图书馆”不仅迎来了借阅高峰,辖区各种少儿课堂、党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纷纷搬进图书馆,尽显百姓对新书馆的喜爱之情,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出为民服务的最大效应。


“图书馆开放后,社区居民不仅喜欢来这里阅读,还有一些人将自己家的书主动捐给了图书馆。”通宾社区党委书记张旭指着书架告诉采访团成员,“大家看,这些没有编号的书就是居民们自发捐给图书馆的。”
采访中,大家了解到,“益·图书馆”的“益”有四重含义。一为开卷有益;二通易,表示易到达、易阅读;三通逸,安闲、安适的意思;四通英文字母e,表示互联网互联互通。“益·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是把图书馆作为居民休息、休闲的城市第三空间,从传统图书馆的“以书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以“读者”为主线设计图书馆内部的布局、资源和服务内容,通过一种全新的、与读者亲近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丰富、便捷的文化资源。
未来,“益·图书馆”将逐渐覆盖全区现有的33个社区,努力为辖区居民打造“15分钟文化休闲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