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1日讯 为促进营商环境持续好转,日前启幕的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审议会。哈市人大、市政府、市纪委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负责人,9区9县(市)政府负责人、市政府25个职能部门及5个公用服务单位负责人等与代表坦诚交流共谋发展,共同为推动哈尔滨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提振信心营商环境持续好转
“始终把深化政府改革作为整顿作风优化环境的根本举措,工业和仓储项目审批最短只需25个工作日,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登记办结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0%以上,走在全国前列……”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启幕当天,当《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出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单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在哈尔滨投资已达14年,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坚定了我们企业继续投资的信心……”人大代表、哈尔滨圣亚极地公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力表示,今年该企业追加投资8亿元进行极地馆二期的建造,建成后联合极地馆一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极地主题公园。
人大代表、金太阳投资集团董事长刘家滨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19年开篇工作第一项提出,看出了政府对营商环境的关注。
在当天的专题审议会上,众多人大代表对于哈尔滨营商环境的不断好转都给予了肯定。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各地竞争日益激烈,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哈尔滨蹄疾步稳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必将不断提升哈尔滨振兴发展软实力。
坦诚交流积极建言谋发展
在当天的审议会上,代表们更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群众办事的难点,积极踊跃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哈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玉斌说,针对政府相关服务和企业需求无法有效对接问题,建议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探索建立适合哈市情况的政企合作的企业服务中心。
对于如何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人大代表、大商集团哈尔滨新一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计勇凯建议,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地行之有效的“放管服”改革经验,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等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措施,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法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恩学建议,地方立法(制定法规和政府规章)及政府制定种类规范性文件,应当给予种类市场主体平等的主体资格,健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同时,保证民营企业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法律服务。
焦裕昌、周敏、苗中林、庄凤志、赵晓红等人大代表还就影响营商环境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司法环境及营商成本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政企携手助力城市振兴
对于人大代表的发言,哈尔滨市长孙喆认真记录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代表们的问题。他说,很多企业家代表对改进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政府部门将集中梳理,吸纳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转变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条件。希望企业家代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市场,推动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希望大家坚定对哈尔滨未来发展的信心,共同携手,助力哈尔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同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哈尔滨市也提出,2019年将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各级职能权责配置,实现每件事都有部门负责,一件事只在一级办理;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落实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工作重心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同时,对于非公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哈市将落实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和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政策措施,保障中小微企业平等获得市场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增强亲商爱商富商意识并创造良好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