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31日讯 1月28日,正值小年,大多数牡丹江市民都沉浸在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而这一天,对于77岁市民刘淑芹来说,却在焦急、不安,而又充满感激中度过。这一天,患有智力残疾的儿子不慎走失。仅过了7个多小时,众多热心“的哥”以及好心的陌生人,自发帮忙全力寻找,儿子最终平安回了家。
“他自己是找不回来的,一定是哪位好心人给他送了回来……感谢,万分感谢!”1月30日,虽然已经时隔两日,但一想到寻找走失家人时遇到的每一位好心人,刘淑芹老人还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刘阿姨说,农历小年当天,她带着46岁的儿子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帮一位亲属交住院费。她反复跟儿子叮嘱,让其在一楼等候,她才上楼,可就是这眨眼的功夫,一楼的儿子不见了踪影。
“身上啥信息都没有,真担心儿子出点啥事儿,联系不到家里人。”刘阿姨告诉记者,儿子15岁时不幸患上了精神疾病,确定为智力一级残疾,除了能说出自己和母亲的名字外,其他交流几乎无法进行。天寒地冻,刘阿姨一时心急如焚。
儿子丢失后,焦急万分的刘阿姨找了一辆出租车,开始沿路寻找。上车后,“的哥”王旭得知了刘阿姨的情况,一边提醒刘阿姨报警,一边迅速将她儿子的体貌特征编辑,发到了出租车志愿者团队“雷锋车队”的微信群里,希望发动热心“的哥”们共同帮忙。他也不再接送其他客人,开始帮着刘阿姨寻找。
一圈、两圈、三圈……沿途转了1个多小时,刘阿姨决定回家再看看。“耽误师傅一上午时间,临别时还不要车费。”这份谢意还未来得及表达,接下来的感动接踵而至。就在刘阿姨将小区内全部走遍,依旧没有儿子的踪影一筹莫展时,电话响了,是“雷锋车队”另一位热心司机于威的电话。在于威的沟通下,他们在西三条路一个监控录像中,看到了她儿子一闪即过的身影,但接下来却去向不明。
从10点到17点,整整7个小时过去了,虽然民警、“的哥”、热心的陌生人都在帮忙搜寻,可是却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天色渐黑,为了避免错过找人的电话,刘阿姨暂时返回家中,一边为手机充电,一边与亲属联系沟通。就在刘阿姨与帮忙找寻的热心人通话时,自家的门铃响了一声。开门的一刹那,儿子那抹熟悉的身影,让7个小时的焦灼、不安,一瞬间化成了眼中的泪水。
“感谢每一位不曾相识,却义无反顾帮忙的好心人,谢谢你们,谢谢。”采访中,刘阿姨不断地说着谢谢,也一直可惜没有问出将儿子送回家的人。但她希望可以通过本报,将这一声“谢谢”传达给每一位帮助她寻找儿子的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是这些默默付出的好心人,让这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