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春节的N种时代表达 阖家团圆依然是主题
2019-02-19 09:50:00 来源:大庆网  作者:吴金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今天是正月十五,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淡了。

  你过了个啥样年?

  你可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花灯、威风震天的锣鼓、热情奔放的东北秧歌?

  你可亲手剪了窗花、贴了对联、放了二踢脚和大呲花?

  你可品尝到了现蒸的馒头、新杀的小笨鸡、全套的杀猪菜?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怀疑自己“可能过了个假年”!

  讲真,你和我一样不必遗憾。时代发展,一些传统的年俗虽然悄悄远离,但更自由、更多样的春节新表达已然慢慢形成。以新的眼光看待和认识春节,才能让春节在与时俱进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年三十前后,大庆日报记者赶赴大庆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寻找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过年新方式。

  民族风的传统年

  加法与减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杜尔伯特江湾乡永丰村里有很多蒙古族人家,除了年三十的手把肉以外,其他的习俗都在逐渐消失。但“蒙古族四胡音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包杰一家,一直坚守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春节——希恩吉尔。

  虽说是传统年,可新鲜元素多了。年夜饭丰盛了,除了手把肉、年猪、大豆包,还有新鲜蔬菜和啤酒;拜年方式多了,从骑马拜年,变成了开车拜年、电话拜年,甚至微信拜年。

  老规矩少了。蒙古族人偏爱的奶制品不再不可或缺;一包就是2000多个的冻饺子,变成了随吃随包的年夜饺子。

  与当代生活相适应,加以适当创新和发展,有破有立,有扬有弃。传统年,在不断的“加法和减法”中日益丰富充实。

  追梦人的奋斗年

  付出与收获

  忙碌,是春节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象,人们忙着回家,忙着采购年货,忙着访亲问友,忙着阖家团聚。

  还有更多人以自己的忙碌,成全着千家万户的合家团圆。他们中不仅有医疗卫生、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人员,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普通百姓。

  90后餐厅老板蔡全是这样的人,他因为年夜饭订单多,尝试着带领23名员工“今年春节不打烊”,没想到这一忙就到了正月初六,大家才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70后邮递员邹纯瑞也是这样的人,除夕当天,他全家总动员派件367个,春晚还没开始,爷俩已经累得睡着了。

  60后物业维修工张斌也是这样的人,他在维修岗位度过了第17个春节,10分钟内到达“战场”,从三十到初一帮6个家庭解决小问题。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需要劳动创造。谁说这奋斗的春节不是最浓厚的、最香醇的时代表达?

  国际范儿的开放年

  交换与输出

  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放焰火。三个意大利留学生在大庆喜过中国年。

  去年8月,大庆的“朋友圈”多了12名国际小友人——首批12名意大利留学生来我市进行为期10个月的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分别寄宿在我市的12个家庭当中。他们是其中最普通的三名成员。

  半年来,他们不但有了中文名字,还有了大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更有了温暖的家。春节期间,这些国际小友人用毛笔写春联,用中文给中国亲人拜年,“打卡”了电影院,撸了齐齐哈尔烤串,参加了20多人的家庭大聚餐,与“地道中国年”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他们不约而同地拍了照片和视频传给国内的父母和朋友,将中国春节代表团圆、喜庆、除旧布新的氛围带去了遥远的意大利。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泥土味越留传统香。留外国友人过年,把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提振文化信心;让外国友人爱上中国年,让世界知道有大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交换的是留学生,输出的是友谊和文化。有了国际范儿的大庆春节,是不是更迷人?

  “道路千万条,幸福第一条。喜庆又祥和,亲人两眼笑。”过年的方式虽然变了,但喜庆祥和依然是主调,阖家团圆依然是主题,这就是年的精髓。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网络中国节·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