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美丽村寨
2019-03-01 09:18:2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3月1日讯 在我的家乡尚志市东南部虎峰岭下,有这样一个朝鲜族村,景色秀丽,百姓富足,整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朝鲜族文化气息。这就是我省被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新兴村。全村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30户,874人,朝鲜族占90%。新兴村自建村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近10年间,新兴村通过建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放大水稻产业优势,同时挖掘和彰显朝鲜族传统文化,打造朝鲜族特色村寨,村容村貌和百姓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8年,新兴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比全省预计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万元高出近1倍。村集体资产超过2000万元。村内文体广场、门球场、老年协会等活动场所齐备,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新兴村同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近10年间,新兴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民族村一跃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特色村、产业村,其发展轨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科学的规划,发挥了指引作用。2014年,新兴村从改善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突出朝鲜民族特色着手,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对村寨总体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整村建设规划为居住区、商服区、旅游区、湿地保育区。规划注重发挥新兴村资源优势,目的是将全村建设成为民族特色明显、产业水平突出、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科学的规划为新兴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新兴村争取近千万元资金对中心村现有98栋房屋和主街两侧农户庭院围栏和户门进行朝鲜建筑风貌整体改造,住房砖瓦化达100%,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室内厕所普及率达到90%。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逐步突显,使民族旅游产业逐渐起步。在村入口处建设了一座带有朝鲜民族特色的牌楼式大门,作为新兴朝鲜族村标志性建筑。在中心区修建村内河,配套建设荷花池,同时建成综合服务中心与农业科技体验园、采摘园等项目,提高了新兴村的旅游可进入性。目前,新兴村基础设施完备,全村带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朝鲜族特色餐饮、传统食品制作也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为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调研访谈中经村民估算,2018年全年到新兴村旅游近5000人次,收益超过10万元,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新兴村一个新的收入增长点。

  水稻种植传统优势充分发挥。新兴村按照“种植虎峰岭下冷水田,发展朝鲜民族优质米”的思路,充分发挥新兴村水稻种植传统优势,打造标准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购销农用物资、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加工销售、统一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社员分户经营“五统一分”的管理机制,把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技术推广普及到每个农户。2014年开始,合作社又联合周边锦河、昌平、兴安3个村的合作社组建了水稻联合社,统一管理的水田面积由原来的6110亩增加到10000亩。合作社注册了“门前地”大米商标,申请了绿标。通过发展壮大合作社,提高了新兴村水稻种植的产业化水平,推动了这一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

  通过调研,我对新兴村下步发展有这样几个想法:

  一是要注重吸引村民回流,奠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朝鲜族村人口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在下步发展中,应当通过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广泛吸引村民返乡居住、创业,集聚人气,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村庄的建设中,为新兴村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新兴村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在国外务工的村民,通过网络等载体看到家乡的变化后,纷纷回乡捐款、捐物或返乡居住。

  二是挖掘旅游资源,找准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建设成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天然就具备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前提因素,但是如何将发展旅游业的前提转化为实际,需要认真找准自身定位。新兴村处于大亚布力黄金旅游带的中间,上有亚布力滑雪场、雪乡,下有虎峰岭、横道东北虎林园等著名旅游景区。要借助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旅游、自然生态旅游。首先,需要积极立足省、市、县旅游发展脉络,将自身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大环境中。其次,要立足现有,建设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旅游项目。第三,要做好宣传,放大自身优势,特别是文化资源、绿色食品资源等已经初具规模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兴,到新兴来走走看看。

  三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水稻产业的附加值。新兴村水稻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水稻产业种植结构需要拉长产业链,增加稻米产品的附加值,向水稻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不断降低初级产品的比例,提高精洁米等高端米产品的比例,借助龙江大力推介有机绿色大米的良好契机,增加新兴村“门前地”大米品牌的认知度。一方面,要通过自身的谋划和努力,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通过“互联网+农业”等模式,利用新型媒体进行特色优势产品推介和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相关部门加强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扶持力度,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希望我省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出现,展示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带动群众勤劳致富,助力龙江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振兴发展。

  省民宗委孙志宏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