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低龄化学生抖音上瘾怎么办 专家:科学引导 约法三章
2019-03-04 09:30:59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李雨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3月4日讯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抖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娱乐“新宠”,近几年,短视频APP成为流行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人被其鲜活、好玩、趣味性的内容所吸引,加入了玩短视频的行列,这其中不乏自控能力薄弱的未成年人。不少中小学生学大人的穿着,模仿抖音视频中的夸张动作,浓妆艳抹,故作成熟的装扮扭捏作态。最近有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家孩子沉迷“抖音”无法自拔,父母对此忧心忡忡,可又束手无策。

学生:模仿抖音已经“上瘾”

  抖音三分钟,人间一小时,抖音用户都有这样的体会。抖音,是一款定位于“音乐+短视频+社交”的APP,内容多为创意舞蹈、生活妙招、搞笑段子和生活片段的分享,其中,创意舞蹈最受欢迎。市民孙女士的女儿露露今年9岁,过年期间孩子看姐姐每天都在刷抖音短视频,女儿也在一旁看着,每天看搞笑类视频很开心,孙女士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露露拿着妈妈的手机也下载了一个抖音,玩得不亦乐乎,还注册了账号。因为女儿从小就爱美,又学过跳舞,孙女士平时从不让孩子化妆,除了演出时,可是最近露露居然看着抖音里面的视频,学起了化妆,每天拿妈妈的化妆品对着镜子描眉画眼,一画就是一个小时,为了录制视频,把自己的漂亮衣服摆一床,还问妈妈哪个好看。而且孙女士发现女儿跳舞的舞蹈动作都过于成人,不是在舞蹈班学的,不合适她这个年龄,一问才知道是模仿抖音视频学的。“真后悔给她玩手机!说多了孩子心理逆反,还担心露露抵触……”

  记者发现,抖音视频的内容虽然只有15秒,但永远翻不到底,推荐的内容符合自己的喜好,加上隐去了屏幕上的时间显示,经常能见到身边人在抖音刷短视频,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作为成年人都尚且难以控制,孩子的自控力弱,更难约束自己。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还不具备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有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家长:不能接受没收手机

  沉迷于抖音“中毒颇深”的还有市民王女士的儿子亮亮,“假期里,儿子一天就惦记看抖音视频,剩下的作业怎么说就是不写,吃饭、睡觉也不按时了,每天看抖音傻笑。”亮亮上五年级,一天有七八个小时在刷抖音,每天还会自己拍搞笑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亮亮之前在班级里学习很好,从来没有不写作业的坏习惯,最近看上短视频还学会了骂人,这让王女士无法接受,她多次劝说儿子亮亮不要玩抖音但都无果,“他总说,同学都在玩,我为什么不能玩?说我太独裁了……”王女士无奈的说。前几天王女士急了把手机没收,亮亮居然还和妈妈大吵了起来,说不想上学了,又哭又闹,弄得她很头疼。

  不得不说,抖音里有很多搞笑视频、宠物,甚至是正能量社会现象,科学科普等,吸引人们观看。记者调查了解到,孩子们是如何第一时间接触到该软件的?他们普遍反映,是从爸爸妈妈、亲属或是同学手机里发现的。8岁的悦悦告诉记者,“以前妈妈没事总是给他录制各种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去年就上传到抖音APP里,后来,他就用爸爸妈妈的账号,自己拍摄一些视频,觉得很有意思。”谈到喜欢抖音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认为,抖音视频很搞笑,有很多平时生活里见不到的场景;还有的孩子喜欢抖音里的歌曲和舞蹈,看起来很过瘾;还有个别小朋友表示,看到自己录的抖音点赞数和评论数就很兴奋,经常手机不离手,看有没有涨粉,有没有留言,跟着了魔一样。

  据了解,2018年4月10日,抖音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时间提示功能,当用户连续使用90分钟后,正在播放的短视频上会出现一行文字,提醒用户注意时间;二是时间锁功能,由用户设定密码开启,一旦单日使用时长累计达到2小时,系统将自动锁定,用户需要重新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 2018年7月26日,抖音短视频平台宣布启动“向日葵计划”,将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多个层面推出10项措施,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国内短视频平台推出的首个专注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系统保护计划。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先后上线了时间锁、青少年模式等多个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功能。

  刚开始,家长们或长辈们,只是单纯好玩而把镜头对准了孩子,抓拍他们有趣的一面,没想到却逐渐变成了“故意制造”。大部分孩子沉迷此类视频软件是因为它们带给自己的积极正面反馈很强烈,而且持续不断,成就感源源不断,让孩子拥有荣誉和地位。经常有学生炫耀自己的短视频有多少点赞量,在平台上有多少粉丝量,这都会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有些孩子还一脸得意地展示自己所上传的抖音视频,攀比起谁的点赞数最多,粉丝最多。记者搜索发现,在抖音各个有趣的短视频中,不仅看到了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很多视频的主角不乏中小学生身影,还有一群5、6岁的小朋友,他们卖萌、嘟嘴、剪刀手,各种模仿比心,小孩超萌的表情,无邪的眼神,搞怪的动作……让大家纷纷情不自禁地点赞,而有些小孩还因此成为了“小网红”。很大一部分父母在批评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抖音之后,转身便拿起手机津津有味的刷起来,根本没有以身作则的意识。

专家:科学引导约法三章

  教育专家建议: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要通过努力赢得他人的关注,而不是通过化妆,哗众取宠来博眼球。多陪陪孩子,如今很多孩子和网友互动也是寻求陪伴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沉迷社交网络,喜欢和网友聊天胜于和父母沟通时,这个时候,家长们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疏于陪伴孩子,才使得他们通过在网上发布一些信息来寻求别人的关注。孩子手机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有选择地使用,家长们要正确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抖音类的APP,以身作则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引导。提倡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根据孩子的特长发展、个人爱好,如读书、旅行、健身、舞蹈等,让孩子和电子产品、网络流行保持距离。同时父母应该意识到,想让孩子完全与电子产品隔绝是不可能的,在电子产品使用上,聪明的父母懂得跟孩子“约法三章”,在与孩子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