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4月9日讯 清明前夕,《牡丹江日报》携手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全面启动寻找牡丹江籍烈士后人公益活动。4月8日,家住磨刀石镇的常帮兴老人致电本报:“那位名叫‘常邦义’的烈士,与我哥哥常帮文,很有可能是一个人。”
清明节前夕,《牡丹江日报》携手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全面启动寻找牡丹江籍烈士后人公益活动。经初步整理,平津战役纪念馆内牡丹江籍的首批烈士名单包括:
宋田和,牺牲年龄24岁,部队番号特殊司令部,时任排长,入伍时间1945年,牺牲时间1949年;
金光和,牺牲年龄21岁,部队番号12师炮兵营,时任战士,入伍时间1946年3月,牺牲时间1949年1月;
孟桐安,牺牲年龄28岁,部队番号特司工兵1团7连,时任战士,入伍时间1947年,入党时间1948年,牺牲时间1949年1月;
郭珍,牺牲年龄18岁,部队番号炮2师31团7连,时任战士,入伍时间1948年4月,牺牲时间1949年1月;
常邦义,牺牲年龄30岁,部队番号炮2师31团7连,时任战士,入伍时间1947年8月,牺牲时间1949年1月;
郑昌松,牺牲年龄31岁,部队番号炮2师31团7连,时任战士,入伍时间1946年2月,牺牲时间1949年1月。
4月8日,家住磨刀石镇的常帮兴老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喜报》和一份《烈士证明书》。在喜报上写着,“牡丹江省穆棱县磨刀石,贵子弟常帮文同志自参加我军以来,一贯努力为人民服务深得全军嘉许,尤以最近在天津战斗英勇果敢,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并致贺忱。落款: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政治部”。而在《烈士证明书》上标明:常帮文同志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牺牲时间地点:1949年1月,天津。
对此,常帮兴老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寻找哥哥的牺牲地,看到《牡丹江日报》寻找烈士后人的报道后,感觉那位名叫“常邦义”的烈士,与哥哥常帮文的很多信息吻合。随后,记者将常帮兴老人讲述的情况,转至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组,待与平津战役纪念馆进一步核实。
寻找烈士后人,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如果您有这些革命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欢迎联系牡丹江日报或头条寻人(电话:0453-6278071、010-5834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