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孙川 记者 姜姗姗)20世纪90年代初,孟新带领一群离退休的老共产党员和资深教育家、管理专家创办了我国首批、黑龙江省首所民办普通高校——黑龙江东方学院。26年光阴如梭,历经一批又一批东方人的接续奋斗,一所现代化的民办高等学府已经巍然屹立在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成为万千学子的向往、黑龙江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龙江百姓的骄傲和自豪。

老骥伏枥——东方人的初心与梦想
19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始终是国有公办的一统天下局面。民办大学在社会上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每年都有大量渴望读书深造的学子被挡在大学的校门之外,大学梦几乎是千家万户普通百姓共同的梦想。面对无数新生代学子的求知若渴,当时,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了几十年并长期担任省教委领导职务的老共产党员孟新与几位在我省高教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商议,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创意:我们这些人退休以后,创办一所民办大学,为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闯出一条新的路子,为那些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材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梦想和追求,他们在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拓荒者坚实的脚步。
1993年5月5日召开了“东方大学建校新闻发布会”,宣布学校正式成立。这是黑龙江高等教育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端。一群已经为国家公办高等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一代共产党员、教育家又开启了他们人生“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
白手起家——东方人的创业与进取
然而当年,刚刚诞生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几乎是一无所有——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资金,没有设备。办一所大学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基本条件,东方学院都不具备,最初的校舍只能依靠租赁。孟新等校领导为挤出更多的房间用于教育教学活动,长期两人共用一间办公室。时至今日,学校领导每天都与教职工及学生同在一个食堂进餐,不搞特殊化。
当年,以孟新同志为代表的东方学院创办者群体深知建设一支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二十余年来,他们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决心和毅力,从零开始,从“选育良种、培育幼苗”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打造东方学院自己的师资队伍。经过二十余年的选拔培育,目前东方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主任教授为带头人,以资深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专任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在六百多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近四百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近百人,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并且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跨越。
在全新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队伍,以老一代创办者群体为榜样,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勤奋敬业、刻苦钻研、爱生如子、严守师德。他们已经成为东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是东方学院事业发展的未来希望,更是学院26年来所积累的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人民大学”——东方人的追求与情怀
创办之初孟新同志就强调,东方学院作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公益性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性质的集中体现。由此,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益性就成为东方学院始终坚守的办学宗旨。东方学院是“人民大学”,是为人民办的大学,是人民自己办的大学。东方学院的创办者在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要用自己晚年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在龙江大地上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大学”。
东方学院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学院的各项收入全部用于学院教育事业开支和改善办学条件”,“学院的全部财产(包括受赠和办学积累的)都属于学校所有的公益性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26年来,东方学院在没有国家、政府和企业直接投入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学费的滚动积累,逐步滚动发展,目前已形成14.7亿元的教育资产。2005年,按国家法律和黑龙江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民办高校“可以一次性给予举办者相当于学校净资产15%的奖励,作为对举办者的初始出资额”。若按此规定执行,孟新和几位创办人每人大约可以取得几千万元人民币的合理所得。但是他们在学校党员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我们永远不会谋取学校资产任何形式的个人所有”,并郑重将此项承诺写进了学校章程。这样就把本该属于他们个人的千万资产无私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充分体现了老一代共产党员和人民教育家的高尚情怀。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影响到了他的家人。孟新的姐姐孟春英逝世后,其家人决定将她多年节省下来的20万元通过设立奖学金的方式全部捐献给哈市道外区某中学的贫困学生。
如今,社会上有人将孟新等人形象地比喻为“当代武训”,也有人说孟新等人是“末代傻瓜”。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在用自己生命的余热去实践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依靠这种新时代的“傻瓜精神”、“武训精神”,东方学院才凝聚了全省各高校的大批资深教授专家,感召了一批热爱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东方精神也直接感染和熏陶了一批又一批东方学子,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奋进、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独特品格和校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