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20日讯 走过风雨,初心不改,朝气蓬勃;
重振雄风,矢志不渝,一往无前。
——这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走过60年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重集团牢固树立“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核心理念,以党建壮筋骨、以党建促发展,一举扭转了2014年连续3年亏损的不利局面,2017年开始实现扭亏为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老国企”正焕发“新青春”,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企业发展改革的政治保障,一重党建工作不是做样子,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委首次完整性地顶层设计了“235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构建新形势下党建大格局,突出思想引领,以党建“红色引擎”持续驱动企业振兴发展
党兴则企业兴、党强则企业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这一指导思想为一重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一重牢记“发展壮大民族装备工业,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初心和使命,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思路、一个规划、两个体系”的党建工作框架,即创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挥两个作用、坚持三个保证、开展五创工程、建立五大体系、实现一个目标”的“235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制定覆盖政治、思想、干部、组织、作风、纪律、制度七大建设的党建工作“十三五”规划;构建“三基石、四支柱、一横梁、一顶层”的党建保障体系和“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党建闭环管理体系。把加强党建与企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责任上深耕,战略上推进,制度上完善,从而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国有企业的目标。
思想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干部吕铁军介绍,一重党建工作突出思想引领,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到246个党组织、432个班组、3929名党员、8274名职工中,有效推动进支部、进班组、进头脑,确保了集中宣讲、专题研讨、集中轮训、领导干部讲党课、学习宣传“五个全覆盖”;以二级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建立15个实践课题组,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寻找发展“金钥匙”。搭建“五创”活动平台,实行“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党建与生产经营协同运行的“双五体系”,解决党建工作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实现党建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党建工作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动力在基层。一重围绕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等主题,提出目标化、标准化、项目化、效益化的“四化”党建,搭建“五创”活动平台,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高度融合
“把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遵照这个指示精神,一重通过建好基层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健全基本制度,打造牢固的“三角形”基层党组织,保证和促进改革及生产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创新党建方式和活动载体,提出“四化党建”,推动党建由务虚向务实转变。
一重党委在明确公司“235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基础上,把党建目标分解为共性、个性、创新3种类型,纳入各级党建工作考核中,实现“软”功“硬”做,有效解决了党建责任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对党建的每一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度等要素尽可能做到量化、数据化和标准化,并在公司4个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级级落实责任人,实现“粗”功“细”做;以项目化方式全程管控党建任务,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体现在生产经营每个项目、每个产品作业指导书落实上,实现“虚”功“实”做;利用“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市场开拓、技术研发、预算编制等工作,保证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确保党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见效益,实现“隐”绩“显”化。
公司工会办公室负责人刘禹介绍,为解决成本、质量、交货期三大“顽疾”,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活动、“奖金发到机床旁”,调动基层党员职工的积极性,累计参赛人数46079人次,攻关重点项目2434项,累计节约加工周期3936天。在一重历史上首次评出24名“大工匠”、13名“首席技能大师”,他们享有每月3000元津贴。彻底扭转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观念,形成“项目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长效机制。
重装厂预备党员张亮是一名“创新明星”,他提升了卷取机的工作性能,效率提高了20%,被命名为“张亮工作法”。在一重,“李长福核电操作规程”、“刘伯鸣锻造方法”、“王传柱焊接技巧”,和以项目带头人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这种精神激励法成为党员骨干攻关克难的原动力。
在一重,“合格党员”的标准就是工作效率多提高5%、重要任务多承担5%、工作质量多提升5%。铸锻钢事业部党委副书记才炜说,能否上得了关键岗、干得了关键活是考核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标志。围绕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创效的“五创”工程是党组织、全体党员的主题实践活动,也是引导全体职工参加的活动平台。各党支部把党建放在企业发展大局思考,做到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干部和骨干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成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和“顶梁柱”。
轧电制造厂生产管控中心项目经理刘治国是创新能手,在核电常规岛低压转子加工中,他发现3个叶轮槽中间有4个对称分布的试料孔,刀具悬伸长且过孔断续切削,难度很大。他带领机加二班劳模创新工作室反复研讨和实验,逐渐掌握加工方法和参数,使常规岛低压转子叶轮槽加工效率提高一倍,每加工一件节约成本25万元。
据介绍,一重近年来设立党员创新活动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110个,以党支部为单位立项创新课题520个,累计创效6.25亿,党建与中心业务相融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一重以思想、作风、治干、监督等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使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在一重,党员干部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全面”和“从严”有机结合,从“根”上解决改革发展难题。
“研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集中教育、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职工理论水平和自信心倍增。重型装备制造厂党总支书记张洪光说,基层党组织开展“十分钟学习会”“政治学习上机床”“十分钟车间党课”“微型党课大赛”等学习形式,让党建在党员职工中入脑入心。
一重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各级班子和干部入手,加大治理干部庸懒散漫、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力度,畅通干部向“下”的渠道,干得好就奖励、干不好就调整。集团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改革办主任刘长韧向记者讲述,2015年炼钢厂废品率超过10%,给公司造成损失超过8000万元,刚上任的刘明忠董事长要求该厂4名正副厂长全部“起立”重新竞聘,新班子上任后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选人用人机制的改变,让能干事的“甩开膀子拼命干”,一些杰出者走上领导岗位。
刘伯鸣就是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技术工人的典型。去年底经过竞聘,他走上水压机锻造厂锻造项目负责人岗位。他扎根锻造一线20多年,带领团队创新锻造方法30多种,开发锻造技术30余项,填补一项又一项国内空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第二作业区技术负责人王勇岗说:“刘伯鸣是工人中的佼佼者,他晋升领导岗位,让一线产业工人看到了希望,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地钻研技术、勤奋工作,为企业的振兴发展多做贡献。”
一重党委坚持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最前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两年来累计立案30件,给予纪律处分72人次,组织处理97人次,诫勉谈话41人次。加强党内监督,拓展党外监督渠道,巩固党在一重改革发展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重全方位多渠道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热处理厂一班班长、支部书记刘炳锋说,从2017年开始,公司联系齐齐哈尔的医院为全体职工免费体检,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去年他手术4000多元,个人只支付了200多元,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公司还为全体职工提供就餐补助每天10元,并对夜班餐补标准进行调整等,不断解决职工待遇生活上的担忧。
据了解,一重坚持每年为职工群众办1-2件好事实事,在资金状况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支出1亿多资金,新建大型职工食堂,翻建职工电影院、文化宫、体育场“三大场馆”,修缮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一重人才公寓“两大场所”,不断暖人心、聚人心。去年公司还利用旧厂房改建展区面积4000余平方米、涵盖企业60多年发展历程的中国一重展览馆,每年还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职工满意度幸福感、主人翁责任感。
站在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一重党建工作继续凝神铸魂、强筋壮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为一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