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北林: “借”大项目敲开致富门
2019-08-06 21:4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王明菲 赵红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东北网8月6日讯(记者 陈显春 王明菲 赵红星) “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采访组到达绥化市北林区的前一天。北林区大项目建设传来一个好消息:总投资达40多亿元、年加工玉米150万吨的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试车。依托该项目,北林区正在洽谈对接制药、保健品、保健食品、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合作。

北林区中兴东路北侧,原来的黎明江子馆。宣传部供图
中兴东路一条街改造后供销百货大楼商店。宣传部供图

  北林区是绥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凭借区位优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2元,增长位居全市前列。据可查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北林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元,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近年来,北林区一直致力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福祉,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首位,不断优化环境,打造北林新形象。2019年初,开复工产业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完成投资45.4亿元。今年全年计划引进项目70个以上中,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复工产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2亿元项目5个以上;盘活闲置资产4户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

现西湖原为一个臭水垃圾坑。宣传部供图
改造后如今的西湖公园。宣传部供图

  东富工业园区是北林老园区,据园区管委会书记鲁鹏介绍,以“4.0”时代工业园区建设为导向,完善提升东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1处污水处理厂,同时协调大唐热电建设供热供气管网。

  北林农业生产也有自身特色,目前正在打造绿色食品产加销核心区。2019年,北林推进专品化种植,全区水稻、玉米、大豆专品化种植面积分别落实50万亩、10万亩和20万亩。重点打造千亩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0个,巩固和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基地6处。绿色食品面积稳定在18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

改造前南四东路泥泞不堪。宣传部供图
改造后的南四东路。宣传部供图

  北林又有“六河九岸”之称,其中最大河流呼兰河昼夜不停地流经北林大地,所经之处生机盎然。记者在双河镇呼兰河段上看一条人造瀑布,300米长的拦河坝将呼兰河分为上下两段,河水如垂帘般向下倾泻。返程时,经过一处被当地农民称为“农民的幸福渠”的幸福干渠,该渠自流灌溉下游数万亩稻田。

  北林区区长付秀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该区把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强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开展“三大攻坚”“四大配套”行动,在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上实现大的突破。围绕“1+4+N”现代产业体系,制定绿色食品、现代服务、金融“三大规划”,物流、旅游、招商、企业壮大、产业项目、东富工业园区、张维现代农业产业园“七大方案”。全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以上。

责任编辑:姜继周

【专题】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