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0日讯(记者 许诺 程扬帆)6日上午,大兴安岭地区年轻干部培训班走进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近百位年轻党员干部来到前哨林场参加专题培训活动。

会议室里,摆在桌上的纸、笔、文件夹整齐划一……如今,这样规范且“国际范”的会务接待在前哨林场已有两年“历史”。
伴随着前哨林场旅游资源和林业资源的优化调整,资源效应融入会务经济,“党建+”创新项目探索二次转型的会务经济已在前哨林场风生水起,成为新产业和党建新品牌。
会务经济与党建同频共振
为了让林场职工享受更多的党建“红利”,前哨林场党总支改变传统模式,推出“党建+”创新项目。漠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恒勤介绍说,前哨林场依靠林下资源优势,分别在绿色经济、旅游经济、会务经济3个产业链上转型,发挥前哨党建优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组织特色培训,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打造成兴边富民的“金山银山”。

2017年起,前哨林场利用党性教育基地发展会务经济。打造了防火街、生产街、先锋街、生态街和景观街5条林区主题文化街道;盘活闲置民房,修建了11栋反映知青文化和东北民俗的农家乐宾馆,扩建了培训教室、服务中心和综合报告厅,开设党员培训班、干部培训班,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和支撑会务经济。

2018年就已初见规模。截至目前,来自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党建培训实践等会务工作来到这里开展专题培训。与此同时,漠河市拓宽了北极村、雅克萨古战场等爱国主义教学实践点,形成了红色教育路线,同时打通了漠河市会务经济品牌。
目前,前哨林场会务经济已成为全国最北的唯一一个突出林业主题的教学基地,日接待能力达到百人以上。
“红色矩阵”打造高含金量会务经济
“这次我来到前哨林场培训,主要学习党性教育和前哨精神。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来到前哨林场党性教育基地,犹如翻开了一幅践行两山论的历史画卷,这里不仅是‘烈火攻不破的战斗堡垒’,更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来自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的年轻党员黄桂华说,一代又一代的前哨人传承着宝贵的前哨精神,守住初心、担负使命,必将激励年轻干部扎根边疆,守边戍边,守好祖国北大门。

不同的是,与在大都市、大酒店举办培训活动相比,在前哨林场举办会务经济不仅节约了不少费用,也让干部群众在找到宝贵的“红色基因”“绿色资源”。
前哨林场党总支书记杨跃斌表示,建设党建成果陈列馆、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就是要记录前哨“扛着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的”功勋文化;传承前哨“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
前哨被授予“烈火攻不破的战斗堡垒”、“党员先趟路、带领群众富”、“岗上奉献单位、岗下服务社会”、“林区转型示范场、生态建设排头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表彰称号。前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先锋哨”。

2019年3月,前哨林场正式被列为“边疆党旗红”宣传典型,2019年6月,全国林业职工党建和思想政治研究实践基地、东北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实践基地、漠河前哨党性教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7月,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政府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基地挂牌成立。
前哨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启用以来,承办了12个主体培训班次,接待学员4000多人次,实现收入10万多元。
无论何时走进前哨,一幅生动的前哨四季图徐徐展开:春季栽花种草,组织主题植树;夏季品果尝鲜,吸引游人采摘;秋季五花山色,邀客驻场采风;冬季赏冰玩雪,体验林海穿越。
下一步,前哨林场将以创建中国最北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目标,设计“前哨精神内涵、漠河特色党建、驿站案例教学、林业转型发展、北极生态旅游、漠河土著文化”等精品课程,增设“穿林海、唱红歌、拉大锯、点篝火”等实景体验,承接域外培训,把会务经济打造成前哨转型新产业和党建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