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讯 题:【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中国一重:以创新求突破,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记者刘楠 霍枭涵 那鹏翔
机器轰鸣,各类大型现代化机械巍然排列。近日,东北网“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报道组走进齐齐哈尔中国一重生产车间。在重型装备制造厂的装配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器件。产出的设备在这里调试合格后,将交付给国内外用户。与历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重装厂装配任务最饱满,产品结构也有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占80%以上。


始建于1954年的中国一重是我国“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诞生的那天起,中国一重就肩负着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从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mm方坯粗轧机,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近400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六十余载的砥砺前行,中国一重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为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一重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崛起和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厂初期,面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一重便实行了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当工厂竣工投产后,就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mm方坯粗轧机和第一台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为新中国没有制造过成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订货不足、社会负担重等困境,中国一重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采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了汽车锻压设备小松压力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产品,为企业走出低谷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一重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相继完成了我国首台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我国首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炉卷轧机、我国首台斗容最大的电铲等制造任务。
2014-2016年,中国一重连续三年亏损运行。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调整后的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精神,不但一举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而且成为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成功样板,走出了一条企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科技奖项150余项,市级科技奖项80余项,有效专利496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今年上半年,一重新增订货同比增长16.9%,其中,国际市场订货同比增长24.5%,首次在俄罗斯市场签订成套冶金设备合同,并为泰国、巴西石油天然气项目提供压力容器。产品有口皆碑,客户自然纷至沓来。很多国外用户都自发成了一重的“推销员”。
今年重装厂订单又创历史新高,计划安排营业收入达7亿5千万元。在改革后人员大幅度下降,设备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重装厂的底气,来自创新。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国一重考察时,勉励大家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如今,一年时光快过去了,中国一重的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产品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未来,中国一重将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加快推动传统产品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新业务板块,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月11日,在黑龙江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报告上,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到,中国一重“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十三五”末,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实现本质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步,到2023年,企业主导产品及工艺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跑,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大国重器,强势崛起;中国一重,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