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讯 (记者王春颖 安泽) 20日上午,黑龙江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业领域专场发布会举行。一场发布会,将龙江工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一一“剧透”。
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龙江作为新中国工业长子肩负使命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从支撑共和国工业发展到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振兴之路。进入新时代特别是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重塑环境、重振雄风的使命担当,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第一次作出建设工业强省战略部署,第一次出台《工业强省规划》,第一次召开全省工业强省暨产业发展大会,聚焦“百千万”工程,吹响了新时代向工业强省进军的集结号。
说起龙江工业发展进程,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用“六个奋进”为龙江工业70年画了个像——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新中国工业摇篮向新时代完善工业体系奋进的70年;是龙江工业从支援国家建设向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奋进的70年;是龙江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奋进的70年;是龙江工业从国有企业“一枝独秀”向国有民营“双轮驱动”奋进的70年;是龙江工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奋进的70年;是龙江工业从服务国内一个市场为主向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奋进的70年。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新中国工业摇篮向新时代完善工业体系奋进的70年。
蓝图如何成为现实?
近期,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作出了《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召开了工业强省暨产业发展大会,向全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就是要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更是为工业战线明确了到2025年的总目标、总抓手、路线图和任务书。
龙江工业强省的目标任务已明确,如何让蓝图变成发展现实?省工信厅副厅长王冰表示,工业强省规划明确了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提出了九大任务和八大工程;“百千万”工程明确了“1+7+N”的规划体系,对各项任务和实施路径做了系统的部署安排。构建“5+3”的工作推进机制,就是责任分工、调度分析、会商联系、定期通报、督查考评5个机制;统计指标、考核评价、政策支持3个体系。目的就是要调动好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树立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更多释放政策红利增强企业获得感,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合力,为工业强省和“百千万”工程赋能。


万亿级产业集群如何推动?
我省明确要建设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对此,省发改委副主任芦玉春说,建设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万亿级产业集群,主要是立足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拉长育壮产业链,建设石油石化、煤电化和绿色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三大板块,打造16条产业链,将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为万亿级,为建设工业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省发改委将对承担具体推进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石油石化、煤化工、石墨、钢铁、有色金属千亿级产业,成立专班推进建设,落实责任分工,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按季进行调度,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根本抓手,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百千万”工程发展重点,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工作手段,抓紧谋划生成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增加项目数量,提高项目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利用与广东对口合作平台、面向央企等龙头企业对接招商等方式,尽快落实建设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绿色通道,落实“网上办”、“马上办”、“我帮办”等八项措施,推动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百大项目”,从省级层面集中推进,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园区建设如何突破?
围绕建设工业强省,在强园区方面,省商务厅副厅长姜保国介绍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点。
省商务厅牵头制定了“1+7+N”规划体系中的《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5)》,提出了五大项16条具体任务,制定了四项保障措施。
据介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优化整合,全省现有开发区99个(不含海关特殊监管区)。其中,经济开发区94个、高新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国家级边合区2个、国家级经开区8个),省级开发区86个。
我省将重点抓住园区建设,重点打造哈尔滨新区、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庆高新区等5个千亿级和52个百亿级产业园区。要以促进产业集聚和提高经济效能为标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建设,57个重点园区都要尽快实现“九通一平”,其他园区也要尽快实现“七通一平”。
当前,我省园区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园区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衔接,实现一体布局、联动发展,促进产城融合,赋予园区多元承载能力。培育园区重在特色,要结合发展县域经济,紧盯人口大县重点重点乡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着力培育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专业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我省园区管理体制、用人机制、薪酬制度等还有诸多不顺畅、不如意的问题存在,”省商务厅副厅长姜保国表示,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已经有所突破,下一步,将着重在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相关考核方案,在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上、在百千亿园区培育提升上要成效、出成果,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