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东北网9月29日电(记者 陈显春 王明菲)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特困县,2019年5月5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兰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兰西县过去二十年来的发展轨迹,让人看到了党和政府发起的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喜人成果。
在红光镇各村屯,时常能看到一个赶着驴车吆喝着“收废品了”的独臂男人。他是红光镇义发村村民于友水,2017年他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国家政策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于友水身残志坚,靠着赶驴车收废品,每天能有30元的收入。2018年于友水成功脱贫。

兰西县扶贫办主任冯春江说,兰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是兰西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今年全县还将完成3300人脱贫任务,到2020年年底,兰西县将全部完成“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任务。
在摘掉“贫帽”的路上,是6000余人在扶贫一线忘我奋斗的身影,也是兰西县因时因事科学制定“两大工程”和“十件实事”的脱贫攻坚和振兴强县的具体措施的成果。产业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工程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在产业扶贫上,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今年整合资金7028万元以上,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2个,发展一批长期稳定的扶贫产业项目。


兰西县吉顺养殖场是兰西扶贫资金打捆使用的典型。据养殖场负责人王宝红介绍,该养殖场年出栏肉鸡430万只,带动全县近700户贫困户,每年每个贫困户分红1000--3000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养殖场合作企业沈阳耘垦集团看到兰西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市场前景,准备在兰西投资兴建肉鸡屠宰项目。

修个篱笆墙,铺个红砖道,修个小院门,建个阳光棚,粉刷一遍墙,送上一套被,更换一套生活必需品,补充一些家具家电,开好一个家庭会,配备一个保健医——在兰西县,这“十件实事”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精气神,也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冯春江说,2019年初以来,全县上下坚定“集中全力,有序推进,以零保赢”的攻坚目标不动摇全力攻坚。特别是省级脱贫摘帽评估结束后,扶贫工作没有丝毫放松懈怠,时刻保持攻坚状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后“四不摘”要求,做到摘帽贫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今年3月上旬,兰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经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漏评率、错退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到99.07%,三项退出指标在全省10个脱贫摘帽县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