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与祖国同行 汇龙江群英】70年70人之吕敬一:扎根弹丸之地 用青春谱写奉献之歌
2019-10-09 19:07: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9日讯(记者 王春颖)吕敬一,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乡永建村人,1977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1997年10月入党,现为某部队分队二级军士长。

  吕敬一入伍24年来,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2011年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014年6月被评为全国首届“卫国戍边英模”荣誉称号,2016年3月他被评选为海军东海舰队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2016年12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吕敬一同志“龙江楷模”荣誉称号,2019年4月被海军评为“海军成立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中国共产党海军第十届党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军东海舰队第十届党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军东海舰队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2018年海军军人代表大会代表。

  24年前,黑龙江小伙吕敬一怀揣着“好男儿要当兵”的志向,离开家乡,来到浙江省的一座偏远海岛当了一名雷达兵。24年来,他一直坚守海岛,以岛为家,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私奉献、卫国戍边的忠诚赞歌。

  1996年3月,吕敬一从新兵连分配到海军雷达兵某旅,开始了戍守海岛的军旅生涯。进岛后,在参加雷达操作员专业集训时,那些专业资料和书籍对他来说犹如天书,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谈掌握了。但他没有气馁,因为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搞好训练,他给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少睡、少玩、多学。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比别人提早起床,看资料、记数据、练测报。刚开始练测报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经常练得口干舌燥,甚至喉咙出血、化脓。白天在不足3平方米的雷达方舱内反复琢磨,那时刚好快要到夏天了,雷达方舱内没有空调,方舱内的气温高达40多度,一天下来全身的衣服就像刚从那个水里捞出来似的;晚上,他坚持将一天的训练和工作情况记录下来,认真进行总结。为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他每天第一个到模拟器训练室、最后一个离开,吃饭、走路、聊天,甚至睡梦中都在琢磨练习;识别信号,他精细调试分析,然后根据不同飞机机型架次,找出每一个点、每一架飞机信号的微小差异,对比历年数据一点点地积累。凭着这股劲头,当兵第二年,他就在全旅雷达专业技能比武中取得了笔试和实操双第一,先后40余次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夺得金牌,被表彰为“精武建功标兵”。坚守海岛24年,成功处置、上报空情数百万批,无一错漏压,合格率100%,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东海“千里神眼”。

  吕敬一累计上报空情几百余万批次,没有发生一起错报漏报;参与重大演习演练空情保障100余次,成功处置异常空情近30次。与这组数据对应的,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组织上先后几次征询他是否想出岛,但即使面对巨大的家庭困难,他也没有退缩;当了21年班长,代理分队长17年,吕敬一始终以身作则当好排头兵。台风来袭时,第一个冲上去冒险加固雷达装备的肯定是他。

  吕敬一所在的雷达站是东海前沿的雷达站,战备任务繁重,要保持24小时战备值班,操作员只能采取轮班制,两天才能睡一个完整觉。因为部队驻扎在高山海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还不时会遇上断电、台风等情况,24年来,战友们走了一茬又一茬,而吕敬一也有六次离开的机会,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

  作为92602部队62雷达分队二级军士长的吕敬一说:“如果部队需要,我想我把这身军装穿到最后,穿一辈子,我想作为普通一兵,我想为祖国的东大门站好岗、放好哨。”

  24年时间,海岛不再荒凉破败,吕敬一也不再是最初那个一坐船就晕的东北汉子。他的解释是,时间让自己习惯了:习惯了0.8米宽的木板床和狭小空间内的烟味、汗臭味,习惯了因工作环境造成的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这些职业病……

  当兵24年,吕敬一就像海岛上的一棵小小草,默默地将根深深扎进这弹丸之地,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着自己的奉献之歌。

  名如其人,偏僻海岛,平凡岗位,勇士虽寂寞,但为党为国的信念未曾动摇;战位虽微小,却与打赢大业紧紧相连。24年如一日,吕敬一用几百余万批次空情无一错报漏报迟报的成绩,诠释了一名雷达兵的执著与精武,体现了一名普通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与祖国同行·汇龙江群英”70年70人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