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老粮店,一座城市的“滋味”
2019-10-21 11: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庄园 王原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东北网10月21日讯 (记者庄园 王原龙) 在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的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传统糕点的香味充溢街道。走进粮店里面,营业窗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异常醒目。这是二十三粮店的一块“金字招牌”。总经理史庆明的办公室墙上,一面面三四十年历史的锦旗见证了二十三粮店的荣耀与变迁。从1980年初到二十三粮店做保管员,再到成为粮店的掌舵人,说起粮店的前世今生,他感慨良多。

  1980年史庆明刚来到粮店时,国营粮店是粮油供应的主渠道,每月初,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粮本到指定的粮店取定量的粮食。当时的二十三粮店负担着佳木斯市3000多户、一万多人的粮食供应任务,“每逢取粮时,粮店的门前总是早早排起了长龙。 ”

如今二十三粮店的收款窗口仍然保持着从前的样子,服务人员也保持着一颗初心。
如今的二十三粮店。

  1992年,国家放开了粮食经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将全市按数字起字号的名牌取消,改为按地名挂字号牌匾。因为二十三粮店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树立的良好的信誉,唯独保留了“二十三粮店”的字号。如今,到二十三粮店买粮,还采用当年开票售货的方式,货票还是当年粮本的样子,窗口也没有改变。

九十年代的二十三粮店。

市民们在二十三粮店购买糕点。

  从当年的货架上只有大粒盐、玉米面等十几种产品,商店卖啥顾客们就得买啥,到种类数量和品质直线上升,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从粮店常年为军烈属、五保户、高龄老人免费送货上门到为市区内所有用户提供免费送货。粮店的服务理念的提升,不断满足着市民们对消费更高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自1992年以来,在史庆明的带领下,二十三粮店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对200多平方米的后厂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一条国内最为先进的速冻饺子生产线,生产20多个品种速冻饺子,日产量达到1000公斤。他们生产的汤圆、饺子等20多个品种的“百顺”牌速冻食品,迅速在省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前来的老顾客们说,还是喜欢二十三粮店里的味儿,吃着放心安心。

  时光匆匆,一转眼二十三粮店已经走过了67年,史庆明也陪伴二十三粮店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和它一同蜕变共同成长。这家老店已经融入了城市独有地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往昔生活的难忘记忆。但无论历经多少风雨洗礼,“为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始终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