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绿色名片”闪亮乌苏里江畔
2019-10-21 14:3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葛金鑫 孙英鑫 刘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东北网10月21日讯 (记者葛金鑫 孙英鑫 刘楠) 虎林,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医药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新中国成立以来,虎林市人民辛勤耕耘,攻坚克难,把荒山变良田,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北网“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报道组近日走进虎林市。

基地实验田。

绿都集团产品加工生产线。

水稻示范田。

  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虎林市一家集绿色农产品收储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国有企业,粮食年收储能力200万吨,大米年生产能力40万吨。公司负责人表示,为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2014年,公司在电商平台尝试网上销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前景看好。眼下,正大力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做好稻米精深加工的文章,利用现代大物流和“互联网+粮食”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过去,百姓种植都是凭经验种植,靠天吃饭,缺少科技方面的投入与实践经验,导致增产不增收;现在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实施大面积科技种植,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生产基地,极大提高了粮食产能和品质,农户的收入增加了,水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该企业办公室副主任杨宝军告诉记者。

  绿都的经营发展模式,如今在虎林已成为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成功样本。

  近年来,虎林市以生态立市,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重要抓手。育龙头、建基地、打品牌、闯市场,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裂变升级,逐步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如今,虎林建设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93万亩。同时,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大项目,打造水稻—大米—休闲食品、水稻—米糠—米糠油、水稻—稻壳—供热发电等多条产业链。目前,虎林市建成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35家,总加工能力达到290万吨。2018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5.18亿元、利税1.5亿元。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绿色食品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专题】走龙江大地 看今昔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