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冠军精神助力转型发展
2019-10-23 14:38: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23日讯 (记者 陈显春) 十月初冬,走进七台河这座金牌照耀下的山水园林城市,扑面而来的是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气息,在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旁,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巍峨矗立,它成为弘扬冬奥冠军精神和传承冠军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七台河正在用冠军精神激励着七台河人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

  七台河市有着中国短道速滑圣地的美誉,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曾先后走出过3位冬奥冠军、3位特奥冠军、7位世界冠军,斩获世界级金牌168枚、冬奥会金牌6枚,占中国冬奥金牌总数的二分之一,占中国短道速滑冬奥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二,15次打破世界纪录,撑起了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半壁江山。是什么秘诀让这里冠军辈出,是什么样的强大基因让小城催开了如此之多的“冰上之花”?

  追根溯源,这座城市的力量和品格、特质和勇气,都来自伟大而坚韧的煤矿工人。七台河的煤是共和国一种特殊的“血液”,“跪着挖煤,站着做人!”“让生命像煤一样燃烧,让忠诚像火一样闪耀!”成为七台河人最昂扬的口号与决心。正是这样的力量和品格,让一代又一代的短道速滑教练员和动员员初心不悔、众志成诚,重磅打造出了‘冬奥冠军之乡、世界冠军摇篮’的城市名片。从孟庆余到马庆忠、董延海、赵小兵……七台河四代教练员梯队,在学习中总结,在实战中摸索,研究了一整套独特而有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技能体能强,成才周期短,无论站到哪一级赛场都是毫不畏惧,霸气担当。可以说,那是一批拓荒者,用无数个零的突破踏平了追逐梦想坎坷路上的所有荆棘。

  1990年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张杰夺得首枚金牌;2002年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实现了我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2010年的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王濛一人夺得三金,孙琳琳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世锦赛500米,范可新取得三连冠……她们用自己的持之以恒、坚韧不拔赢得了整个世界的喝彩。

  七台河的冠军精神,其实质就是拼搏、攀登。这是整个七台河市的精神之基,也让七台河人的信仰之基更加牢不可破,凝聚起了磅礴伟力。

  新时代承接新使命,新作为引领新未来。七台河市抢抓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冬奥冠军之乡”城市名片效应,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体育会展中心,“金字塔”型人才培养输送模式高效运转,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冰雪培训赛事活动良性发展,一幅宏大的冰雪产业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未来几年,七台河市计划投入10.8亿元加强冰雪体育基地、场馆等建设,设立1000万元运动员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提高在训运动员、教练员待遇标准,提高获奖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标准,力求更多七台河籍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摘金夺银,夯实“冬奥冠军之乡”硬实力。

  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冠军精神,放大七台河“碳”产业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石墨新材料产业园、江河融合绿色智造产业园、生物发酵产业园、未来科技城、城市矿产和环保产业园六个产值“超百亿园区”,推动七台河市全方位振兴全方面振兴。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