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3日讯(记者 陈显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黑龙江的“四大精神”,引领着龙江儿女拼搏奋斗建设美丽家乡。10月23日,由省委史志研究室主办的“追寻党的光辉足迹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分公司(管理局),进博物馆、看农场场史、听红色故事、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探寻不朽的北大荒精神在九三的传承与发扬。

九三,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日而得名。又因盛产优质大豆而闻名。在这片56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拓荒先驱们用生命和青春,诠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六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没有名字的荒原,夜幕中,勘测队员望着北斗星再联想到勘测时发现了这里有7个泡子,他灵机一动:“七星泡”。七星泡农场有限公司场史馆以这样极富诗意的场景开篇,把人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岁月。在“七星泡农场”开发中,10790名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这里参与建设。七星泡知青客栈是经过改造的现代民宿,但基本保留了知青岁月的生产生活场景,让老知青们回味拓荒情怀,重温当年奋斗的青春。


“荣军农场”于1949年4月由伤残荣誉复转军人开发建设,系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以这些英雄为故事原型的荣军农场场史园,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极富感染力,“手拉皮带造拖车”“猪圈打狼”“独臂驾驶员”等等故事,体现了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内涵。当年由知识分子创建的鹤山农场,如今在场史馆“鹤山魂”的浮雕里呈现,当初农场定位为国营机械化农场。鹤山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旱作农业农机博览园,是垦区60多年来现代化农机装备发展历程的缩影,摆放的20台老旧农机具见证了农场机械化进程。现在该园有机库128间,停放动力机械128台、配套农具140台套,机械化率99.4%。

上述农场系九三分公司11个国有农场的一部分。九三博物馆,是展示九三历史、人文和特色农产品的窗口,也是17万九三人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内以大豆秸秆为原料加工的模块装饰,既有意义又有情怀,大豆是九三的骄傲。近年来,九三分公司紧紧围绕大豆产业,建设“中国绿色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大豆专品种种植,九三大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被授予“中国绿色大豆之都”和“中国大豆油之乡”称号。

“尖山农场”农业科技馆里,演示了一粒大豆种子从发芽仅用十几秒便成熟的过程。科技提高生产力,科技决定未来农业发展。同样科技含量十足的荣军豆制品加工厂以九三大豆为原料加工腐竹、豆皮,优质原料生产优质产品。九三大豆已成为中国大豆产业的黄金名片。

场史既是奋斗史、发展史,鼓舞后人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如今的北大荒人,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开拓进取,建设了如北大荒生态牧场、鹤山农场有机蔬菜基地等一个又一个特色产业,它们已成为九三乃至北大荒的全新名片。
“追寻党的光辉足迹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主题宣传旨在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结合第三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挂牌,重点寻访东北抗联遗址遗迹、黑龙江现代化农业成就、大庆油田历史贡献,集中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