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2日讯 大兴安岭呼玛县邮政局北疆乡邮政支局乡邮员韩帮绪,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了传递人民群众的信件,在大山里风雨兼程默默行走了29载,每趟出班140多公里,总投递里程63万余公里,可以绕地球近16圈,投递信件24万余件,被称为大兴安岭地区高寒禁区的“北疆鸿雁”。不久前,韩帮绪被评为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
跋山涉水撑起“乡村流动邮局”
北疆乡位于呼玛县南部,总面积1652平方公里,地广人稀,辖6个行政村,大约有住户1000户,服务人口约3000人,平均海拔400米,多为山地和丘陵,交通不便,投递段道长,最远的铁山村离北疆乡35公里,邮递工作艰苦可想而知。
29年中,韩帮绪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送邮路上,韩帮绪最怕的是雨天。从临江村到北疆村要经过一条小河,村民为了出行方便在河上搭了一个简易木板桥,一下大雨,桥便淹没了,他每次都会将邮袋举过头顶,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及时将信件送到乡亲们手中。遇上大雨,为了不淋湿信件,他就用塑料布把邮袋包好,衣服被淋湿,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雨天山区路面泥泞,车轱辘陷到泥里骑不了也推不动,他只能将邮袋和自行车一同扛在肩上步行。
2016年夏天的一个大雨天,因为邮件太多,韩帮绪推着自行车在送信途中的一个山坡上脚下一滑,连车带人滚了下来,嘴和手都磕破了,流了好多血,他坚持把邮件送到乡亲们的家里,然后才去医院,嘴角伤口缝了4针,最终留下一道疤。
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有时候大雪封山,没法骑自行车,只能推着走。2015年除夕,有两个包裹没人来取,韩帮绪琢磨八成儿是乡亲们忙,没时间来取,于是他便骑上自行车去送。结果那天19时他才跌跌撞撞地推着自行车回到家,脸上、眉毛上挂满了厚厚的白霜。
投递时,韩帮绪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尤其对待那些死信,更要细心查看信封上的每一个字,从中发现成功投递的线索,或者通过细心记住老用户的姓名、住址等信息,想方设法找到收信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送到用户手中。去年年初,有一封从上海寄到铁帽山村的挂号信,由于地址写的不详细,没有联系上用户,韩帮绪便到村里一户户的打听,最后得知这个用户到韩国打工去了,联系不上家属。于是他就找来了村长和村支书,到派出所户籍员那里帮助查找亲属信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查找,最终联系上用户家属把信取走,而这信里有一张5000元的银行卡。第二天,用户家属特地送来了表扬信。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多年来,韩帮绪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
宣传营销加快报刊订阅份额
在每年的报刊收订工作中,韩帮绪都是边投递边收订。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了加快报刊订阅份额,他把收订目标放在种植户、养殖户身上,考虑到北疆乡有些人近两年刚刚开始养獭兔,村民对饲养獭兔的知识不了解,于是他找来这方面的书籍,让大家通过学习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殖,并利用上门投递的优势到邻村的养殖大户那里去取经,学习养殖经验去帮助身边人,慢慢的乡里好多人都开始了獭兔养殖,很多农民开始看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报纸书刊,农民学技术、重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村致富类、科技类等一批报刊的订阅工作。在农资分销业务上,他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前期在为农户送报刊时就对各家的化肥使用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各村屯逐一地进行宣传走访,有些农户看不懂说明,他会细致地为农户讲解使用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爱岗敬业赢得乡亲们认可
时光飞逝,一转眼他在邮局工作了29年,这期间邮政的投递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相继辞职了,只有韩帮绪还每天奔波于大山之中,也乐在其中。只要大家有需求,他都会尽其所能,帮助乡亲们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北疆乡内的很多村屯,由于离乡里较远,交通不便,买东西很不方便,他每次在出班前,都会打电话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需求,帮大家捎点种子、农药,带些吃的、用的等一些生活必备品,虽然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能够帮助大家,能让乡亲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韩帮绪觉得特别充实。
韩帮绪凭借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2012年局里有意要把他调到县局工作,可乡政府的领导和乡亲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极力反对,北疆乡党委书记亲自与局领导沟通,说乡政府可以全力支持邮政的工作,但是韩帮绪绝对不能换,北疆乡的村民都不同意。多年的跋涉与坚守,换来的是大家对他的那份信任与期盼。
韩帮绪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邮政系统优秀投递员、首届龙江最美人物(职工)、黑龙江邮政“十二五”期间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标兵、“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