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街串巷访百家】李国华: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2019-11-20 22:29: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周秘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20日讯(记者 周秘)李国华是鹤岗市绥滨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站站长,2015年7月起,任绥滨县北岗乡永祥村第一书记。当第一书记4年来,他为村里和乡亲们做的好事、办的实事数不胜数,不仅改变了村里落后面貌,还带领全村人走上了一条和谐的致富路。说到他,村里的人总会坚起大拇指称赞:“像国华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服!”

  察民情解民忧

  在四年多的扶贫工作中,李国华坚持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一点一滴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2017年以来,绥农公路、村内路硬化、饮水、路边沟硬化、绿化亮化、厕所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在永祥屯大范围铺开,施工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化矛盾,防止不稳定因素发生,李国华召集村“两委”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成立了协调小组,亲自任组长,对于施工方和老百姓的诉求均认真听取,酌情解决,共化解双方矛盾12起,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百姓利益的最大化。

李国华与村民一起包饺子。

  永祥村是合并村,含永祥、建新、建立三个屯。永祥屯的路修了,灯亮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可建新、建立两个屯仍然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道路是两个村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要解决。李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村“两委”做规划、打报告、全力争取资金,但两个屯常住户加在一起才12户,项目很难落地,村内经济又太薄弱,拿不出修路的钱。李国华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路修上,哪怕是沙石路也行啊!沙石路,对啊,我们有现成的沙子,现在就差机械了。哪个部门能有修路的机械呢?交通局,想到这他豁然开朗。通过与交通局的多次协调,由村内出沙石,交通局免费出修路的机械,经过三天的努力奋战,两个屯3500余延长米的村内路终于修好了。村民范大爷看到新修的路热泪盈眶地说:“李书记这是在我们之间修了一条连心路啊!”

  谋发展促增收

  面对永祥村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产业优势、三无地缘优势、四无区域经济优势的现状,李国华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

李国华走访村民。

  没能给村里引进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直是李国华心里的遗憾。没有上级项目的支持,李国华觉得典型引路也是带民致富的妙招儿。他就合计着培育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激发内生动力,以致富带头人带产业,带经济发展为方向,扩大致富带头效应。党员王成柱脑子活,能力强,而且又吃苦耐劳,是个做“领头雁”的好苗子。经过多次劝说后,王成柱觉得李书记的话有道理,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李国华带领他先后考察了黑猪、肉牛、大鹅养殖和个体运输等项目,最后他发展了黑猪特色养殖项目。王成柱富了,村民的思想活了,通过他的影响和启发,先后涌现出了孔令军、孙成伟等一批致富能人,目前全村共有21人发展了第二产业,树立典型致富带头人5个,为贫困户增加就业岗位6个。

  上任伊始,李国华就发现,永祥村的村民抱守田园心理较重,许多年轻力壮的村民都是“完成秋收喝小酒,卖完粮食就猫冬”,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用,影响了增收进程。看到这种情况他积极与县内外培训机构联系,引技术入村,并组织有劳力能力人员赴县职教中心进行培训,引导村民就业。贫困户刘福夫妻经过县就业部门中式面点培训后,在广东省东莞市康来富饮食服务管理公司务工,工作稳定,年人均增收入3万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幸福的新生活。在李国华的引导下永祥村50余名村民走出了黑土地,进城务工、开租车或开店经商,实现了增收外出务工两不误。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有19户21人外出务工,预计年增收26万元。

  为了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李国华依托县扶贫政策,确定了“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实施了小菜园产业和大鹅养殖项目,有7户贫困户与金穗子公司签订黏玉米回收合同、41户与帮扶人签订小菜园帮销合同,预计带动户均增收1000余元。48户贫困户全部与大庆鑫通肉禽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预计带动户均增收600余元。为推动“小养殖”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养殖致富,李国华积极向所在单位争取资金,为永祥村提供鹅雏4200只、脱温鸭雏1000只、小笨鸡鸡雏960只,并请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服务,帮助联系销售。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走街串巷访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