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身残志坚·脱贫光荣】尤广静:残障身躯也能托起完整生命
2019-11-26 15:2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编者按:

  在龙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不是身体上的残障,而是他们虽行动不便、看不见、听不见这个世界,却依然用“特殊”的方式、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奔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去年12月,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启动“身残志坚·脱贫光荣”自强典型“百团千场”巡讲活动,各级残联组成巡讲团,走到全省贫困残疾人身边,用看得见、信得过的身边人身边事感召引导贫困残疾人,引领广大残疾人树立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精神,带动激励更多贫困残疾人主动脱贫和勇敢面对生活困难的内生动力。从即日起,东北网推出“身残志坚·脱贫光荣”系列报道,深入发掘黑龙江省残疾人先进典型故事,为您讲述残疾人依靠勤劳双手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

  东北网11月26日讯(记者 杨帆)近日,在哈尔滨市松北新区的泰及中医按摩馆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给患者按摩的尤广静,她身有残障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肢无力的她开办中医按摩馆,用双手“战胜”了命运,事业风生水起,收获了自立自强带来的幸福感。

泰及中医按摩馆尤广静在为患者按摩。

  先天小儿麻痹12岁终于站起来

  1986年,尤广静出生于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小村庄。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带着好奇心去尝试,去努力。可是,1岁的时候,她突然发起高烧,两条腿失去知觉,不听使唤。父母四处求医,得来的结果是小儿麻痹症。当时,她的腹部以下毫无知觉,只能天天躺在炕上,由父母时刻照顾。据医生讲,这种病症会慢慢扩展到心脏,到那时,生命也就停止了。尤广静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从父母焦急的神情里,她感觉到自己的病很重。重病带来沉重的负担,之后数年的奔波,让她的父母精神上筋疲力尽,财力上也捉襟见肘。从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的大医院,到四处讨来的民间偏方,都没有给广静带来任何好转迹象,甚至连控制病情加重都十分困难。“我记得医生使劲地按压穴位,用力回扳因病症而内翻的脚掌,一根根银针扎满了腿脚,我大喊别扎了!”尤广静回忆说。

  1992年,尤广静6岁了,父亲把她送进学校,早上送到学校,午休到学校送饭,顺便帮助她上厕所。老师和同学看到这样的情形,对她也格外关心和照顾,每节课都询问是否需要上厕所或其他帮助。但是,为了避免过多麻烦别人,尤广静一天下来几乎不喝水,不吃任何水果,年幼的她已经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初中毕业。

  10余年治疗,9年的求学之路,尤广静的童年生活单一而且艰难,但是,一路过来,她又觉得充实,无憾,生命中有黑暗,也有曙光,微晞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父母在操持家务和出苦力挣钱的同时,却从未放弃治疗。尤广静12岁的时候,父母决定采取手术治疗,面对高额的手术费用,父母愁眉不展。此时,学校、各级残联组织,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均伸出援手,为她解决燃眉之急。经过三次大手术,尤广静真的站了起来,可以借助双拐独立行走了,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广静是巨大的欢喜,也激励她顽强地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学习推拿按摩开启创业梦想

  2009年,23岁的尤广静在得知哈尔滨市残联组织针对残疾人的免费推拿培训后,她决定去试一试。她憧憬着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为父母减轻负担,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学习推拿并非易事,由于她的双腿支撑力不够,有一些推拿手法无法完成,让广静有些丧失信心。老师却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一些手法做不了,我们可以用其他手法来代替,头疗、足疗,这些你还能做。即使有一天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还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可以自己经营店铺。”老师的话语坚定了广静的学习信心,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推拿培训结束后,由于顾虑尤广静的身体,多家推拿馆都拒绝了她的应聘,甚至还招来许多质疑的眼神和伤人的话语。在备受煎熬之后,尤广静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开店。于是,泰及中医推拿馆便开张了,从起初的没有几个人光临,到现在的顾客络绎不绝,尤广静更多地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感。

  多年来,父母的精心照顾,学校、残联和社会团体的关爱,让她感觉自己被爱包围,如今,她在属于自己的按摩馆里用另外的形式回报社会。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一书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尤广静说,既然残缺是我改变不了的,但我依然可以笑对生活,用残缺的身躯,托起完整的生命。

责任编辑:王傲

【专题】黑龙江省自强典型“百团千场”巡讲活动优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