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报4月8日讯 回想起在武汉战“疫”的48天,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四组,心内科医生宋涛仍然会清楚地记得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2月13日,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紧急出征,这支医疗队由160人组成,其中80后、90后医护占90%。宋涛记得,出发那天,天降小雪,寒风刺骨,队员们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匆匆地从医院赶赴机场。李世敏医生为了去武汉,狠心给刚刚11个月大的二宝忌了奶,张鸿翔护士挥泪吻别怀孕七个月的妻子,隋满姝医生瞒着年迈的老母亲,孙伟举医生刚做完甲状腺手术不久……宋涛说:“出发时,大家都知道前方凶险,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们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选择无畏。”
在武汉战“疫”的这些日子,宋涛一直被80后、90后队员们身上的敬业、勇敢和坚持所感动。“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可怕,因为它看不到、感觉不到、传染性极强,而我们要直面确诊的危重患者,每一次呼吸都会喷出含数以亿计病毒的气溶胶。面对危险,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反而是争着往前冲!”宋涛告诉记者,哈医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两家医院共救治110名危重患者,最大的98岁,最小的16岁,并且实现了“新冠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战绩。然而,成功背后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在隔离舱内戴双层口罩憋得喘不过气,护目镜箍的头都要爆炸,隔离服不透气、全身大汗、几乎虚脱,脸颊鼻梁被压成沟壑甚至血痕……

宋涛告诉记者,哈医大一院援鄂医疗队是最后一批返回的国家医疗队之一。赵长久领队在代表340支国家医疗队参加中央指导组经验交流座谈会时,讲述了哈医大一院医疗队积极抢救危重患者的故事。“当时武汉第一医院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了呼吸衰竭,血氧一度只有70%,呼吸频率每分钟40余次,心率每分钟120余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哈医大一院22名特护经过七天七夜和死神较量,终于把老人生命给抢了回来,这22个年轻人都是90后。”
疫情期间有一句话说哭了无数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宋涛骄傲地说,我们医疗队里这群孩子从死神手中抢回了100多条生命,没有一例死亡,那时候我们没哭;做好防护,没有一名医护被感染,那时候我们也没哭。但当准备离开武汉,当武汉人民对着大巴车喊:“感谢你们哈医大一院医疗队,感谢你们为武汉人民拼过命!”的时候,我们挥着手笑着笑着,然后就都哭了,哭得还像个孩子。